专访李开复:AI时代互联网巨头将继续垄断
7月11日,李开复博士出席亚杰商会和创新工场联合主办的“AI改变世界。
历史上我们已经经历过两次诸如“人工智能要来了,机器要杀人了”等的争论,最后发现只是“狼来了”式的危言耸听。如今一批“预言家”又把上述言论搬上舞台,声称,这次人工智能是真的来了,人类要被毁灭了。
不过至今还未有一个计算机科学家亲口说过这句话,那么我们姑且可以放宽心地保持在一个中立的态度上。李开复博士日前在接受创客猫记者采访时表示,关于科幻小说里机器人跟人相爱相杀的桥段可能永远不会发生。但今天人们对人工智能的追捧也绝不是无中生有,AI确实在无形中改变着未来,并将无处不在。
34年前李开复博士就认定人工智能一定是一个可以改变世界的技术,并开展对人工智能的研究,然而一定程度上生不逢时。34年之后深度学习使得人工智能的发展有了实质性的突破,并将取代人类大部分重复性的劳作。但终其本质来讲,这个阶段的AI只是发明了一套新的算法,这套算法基于大数据的前提下可以创造巨大的价值,帮助人们做决策。
李开复表示,他更多担心的是这个社会还没有做好准备跟上人工智能发展的速度,包括人类的工作被取代和新的就业问题等。但其实这跟人工智能本身并没有关系。关键是人要改变思维模式更好地去拥抱AI,否则就很容易处于落后的追随者地位。
在他看来,人类也应该深刻地认知到,AI只是一种算法和受人类控制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达到既定的目标。但人之所以为人并不是因为在一个流水线上做工人、司机、保安做得有多出色,而是因为我们有创造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除了大脑之外的一颗心。心带来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这是AI绝不可能替代的。
AI在优化上超越人类,但并没有创造
如果要预测AI对未来各行业的影响的话,李开复认为,首先3-5年内那些流水线重复性的工作会率先被取代,比如客服、电话销售、作业员;之后5-10年内一些标准化的工作,诸如交易员、保安、助理、记者、分析师等也不能被幸免;而再往下更复杂的技能性工作,司机、工程师、维修师、放射科医师等也都将被取代。
然而在他看来,AI能做的只是针对人定义的一个客观函数来做优化,它在优化上超越人类,但是并没有创造。因此像艺术家、作家、导演等的创意性工作,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哲学等人文科学工作,顶尖管理者、决策者的工作,以及跨领域的专家、顶级科学家等这些工作其实很难被替代。
但与工业革命时代“机器虽然取代了很多工作,但更多的流水线同时也创造了更多工作”的情况不同的是,李开复认为,被AI取代的那部分工作将是彻底的取代,这可能会导致50%的人将失业,以及造成社会的失衡。
那么50%的人失业以后该干什么?人类是不是还有别的机会?人类下一代该怎样避免失业?未来人都会被机器人取代吗?李开复表示,作为人类首先要知己知彼,要知道AI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并对症下药。
人工智能究其本质是一个很厉害的模式识别机器,它能够在一个客观领域里通过海量标注的数据来做非常精准的判断,这个判断可以是分类预测也可以是决策。比如告诉你,你最想吃的是什么,最心仪的对象可能是什么样的,以及哪一个商品你最可能买。
另外,AI的一个很大特点是,刚推出的时候它可能不见得做到完美,但随着大量的数据累计它会越做越好。反之当数据量很少的时候AI能做的事情也很有限。另外就像上面说的,AI在优化上超越人类,但并没有创造。
比如AI不会像人一样举一反三,跨领域也是AI的一个障碍,另外AI没有自我意识、没有爱恨情仇等情感。在李开复看来,科幻小说里那些机器人跟人对立或是人类与机器人相爱的桥段都是不靠谱的,可能永远也不会发生。
因此有关创意和体现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事情是AI绝对替代不了的,未来人除了往发明创造家发展之外,还要多培养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但毕竟一个社会里做创意类工作的人也有限(不会超过10%),李开复认为最终超过50%的失业人群或许都会走向服务业。
比如,当有一天人工智能的诊断技术已经超越了人类,但其实我们仍需要医生,医生通过跟病人沟通,得到病人的信任和认可,从而增加病人恢复健康的信心,这种关怀是特别重要的(相比机器人的冰冷)。这种对病人的关怀就是一种服务,这是AI时代带给人们的新挑战,也对现在的医生及其他行业工作者做出了警醒。
“我们也应该更深刻地认识到AI只是一种算法,是人类控制的工具,是我们的奴隶,帮助我们达到既定的目标。人之所以是人,并不是因为在一个流水线上做工人、司机、保安做得很出色,而是因为我们有创造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除了大脑之外,我们还有自己的一颗心,心带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这个是AI不可以取代的。”李开复说。
AI时代小公司如何在巨头压力下成功突围?
放眼我们的周围,其实AI已经无所不在了。你会发现淘宝推荐给你的商品越来越精准了,常常是我们想买的,因为它也进行了机器学习,了解了你买产品的习性;当你在刷朋友圈和今日头条的时候,其实背后也有深度学习的算法在操作;甚至于今天大家用的美图也越来越人工智能了,你会发现今天用美图的时候会比五年前“更美”,这背后的逻辑就是人脸大数据,当每一次自动修图你存储了以后对其就是一个正面的训练案例,不存储就是负面的案例。
李开复表示,人工智能已经触及到人类生活、工作以及商业的方方面面,而对于企业来讲不管接不接受人工智能,未来也都必须要成为一家人工智能的公司。
在这个过程中,AI浪潮首先颠覆的将是互联网的应用。因为互联网里面能够产生闭环的、有标注的数据,进而形成强大的决策机制,而深度学习就是基于大量数据训练出来的。不过他认为,AI在互联网的应用也会使得这个领域里原本就很强的公司继续形成垄断,让新进入的公司不会有很多空间。
李开复向创客猫记者表示,今天巨头构建起来的`平台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寡头的状态,因为其背后是大量的数据构成的数据链。当数据越多,人工智能就会越强大,用户体验也就越好,相应地品牌也会打得更响,就有更多用户用他们的平台,他们就能再次收集到更多的数据,且这些数据是其他创业公司拿不到的。这整个闭环对巨头来说是在AI时代巩固其平台的巨大利好。
而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每个人也都是这些互联网公司的白老鼠,每天都在给它们贡献数据,每个决策纳入它们的闭环数据都会形成非常强大的决策机制。比如淘宝知道你过去这5年到10年中买了什么,没有买什么,看了什么网页,推荐给你的东西里你买了哪些,以及你的支付和信用记录如何?你可能是多有钱的人,住在什么地方,大概的年龄层等,这些数据全部在阿里内部的数据库里,而创业者是没有的。这些数据是超级大的金山和宝藏,也会进一步巩固巨头在他们现运营行业里的垄断地位。
因此在李开复看来,小公司想要在已有领域里挑战巨头、跟他们硬碰硬基本是没有可能的,巨头背后的数据价值甚至会让小公司都进不了游戏的圈子。不过AI的一个好处就是其涉及的领域非常广阔,无论BAT有多么强大,都可以在他们占有的领域之外,找到新机会。
对于新进创业者,李开复给出的建议是,要在一些别的、还没有形成巨头的领域里找寻机会。再往下任何有数据的领域都可能用上人工智能,比如金融领域的银行、券商、保险,及医疗和教育、人脸识别等有大量数据的领域都有很多机会。
“找到一个够垂直的切入点之后再不断扩张,但前提是扎得够深。就像美图刚开始的时候不也就是个修图的工具,之后逐渐有了自动修图的功能,然后有了绘图的功能,有了美拍,有了社交功能,有了自己的手机......美图不也成为了一个超级独角兽?不也是一家值五六十亿美金的公司吗?所以机会还是有的,只是不要硬碰硬。”
此外,在他看来,想要做To C的AI创业是比较难的。一方面,要切中To C用户的痛点非常难(但一旦切中其威力也非常大);另一方面,做To C的AI创业首先要把用户和数据做得很高,但要达到一定的用户量本身就需要三四年的时间,而那个时候AI的机会可能已经不像今天这么火了。因此目前做得比较好的AI公司大多还是To B的。
往下AI怎么走?留给创业者的时间或许只有10-15年
人工智能技术不仅是一次技术层面的革命,未来必将与重大的社会经济变革、教育变革、思想变革、文化变革等同步。它也并不是一种全新的业务流程或全新的商业模式,而是对现有业务流程、商业模式的根本性改进,重在提升效率。未来10年,不仅仅是高科技领域,任何一个企业,如果不尽早布局,引入先进的“AI+”的思维方式,就很容易处于落后的追随者地位。
李开复认为,往下AI的发展主要有三波路径:第一波是利用已有的数据产生价值,打造伟大的公司,进而取代人力;
第二波是利用感知,通过一些硬件和传感器收集更多过去不存在的数据,利用新数据打造更新的应用。比如通过更多的智能车辆或可穿戴设备上传的很多数据,能够让我们有机会打造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
第三波即硬件的开放,但这也是最慢的。软件要发挥智能还需要硬件方面同步的进步,尤其在控制等方面一些硬件和软件结合的速度还没有想象的那么快。这也是无人驾驶还没那么快实现的原因。
在李开复看来,这三波发展路径是同时发生的,留给创业者的机会或许也只有10到15年的时间。“今天大部分AI的发展在第一波和第二波,第三波会少一些。第三波可以说无人驾驶的L1、L2已经开始发生了,其他的也会逐渐地慢慢起来。”
李开复表示,AI对某些领域的影响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比如在整个无人驾驶领域会取代10%的人的工作,进而产生整个经济的改变,出行、物流行业都会被颠覆,对整个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他也预测未来一定会有一个人工智能的平台开放出来,让更多不懂深度学习的人也能用好人工智能,就像今天的iOS或安卓平台一样。
而当这一天到来的时候,整个AI领域也将迎来井喷式的发展。
【专访李开复:AI时代互联网巨头将继续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