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故事:让寂寞的年轻人凑个局创业项目
你几乎可以在任何地方看到“方便人发起线下活动”的工具产品,无论是豆瓣同城、论坛还是朋友圈转发的 H5,但没有一个活动平台像 Someet 这样透着较真、有一致风格。
两年前的冬天,白惠泽遇上了人生的“四分之一”烦恼。
“这个工作跟我有什么关系?公司赚多少钱,这个行业干的好不好,跟我有关系吗?”当时,24 岁的白惠泽刚大学毕业不久,在市场调研机构“青年志”工作。尽管觉得公司很不错,但没法回答上述这个问题,让他有点苦恼。
他想了想这 20 多年自己最擅长的是什么——想了半天,这件事是“匹配朋友”,把一个人介绍给另外兴趣爱好接近的另一个人,大家一起玩。
“我就把我怎么样去链接别人,变成一个产品机制。”白惠泽在北京东四十条的一个四合院里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就是在这个地方,他创办了一个让年轻人自发组织活动的品牌 Someet。2015 年 4 月以来,Someet 已经在北京、上海和广州落地了 6000 场线下活动,平均每周 100 场,每场活动限制在 10 人左右。
这些自发组织的活动都很有特点——“让男生体验一天的大姨妈”、“一起断网 8 小时,只看书”、“喝个下午茶,来聊聊死亡”……Someet 官方也会自己办活动,例如 2016 年办了两次的“无意义大赛”,就是召集一群人来做看起来毫无意义的事情。
比如,用一个粗细相同的笔,看谁先涂满 A4 纸;捏泡泡纸,看谁先把泡泡捏完;一起弹“空气吉他”,看谁弹得投入。
在刚刚过去的 2016 年平安夜,他们还让这三个城市的 3000 多个年轻人把自己的愿望写在试管里,藏匿在城市的角落,做成一个大型的街头寻宝游戏。
有时候,这些活动像是行为艺术、社会实验或者发起人的观点表达。比如,无意义大赛就是想讽刺一下“有意义”这个词。
白惠泽说,“大家做的很多事情,比如工作,都是看似有意义,但对自己可能没有什么意义。”
有趣的“自发”活动,背后很复杂
现在,你几乎可以在任何地方看到“方便人发起线下活动”的工具产品,无论是豆瓣同城、论坛还是朋友圈转发的 H5,但没有一个活动平台像 Someet 这样透着较真、有一致风格。
这都是 Someet 以非常强势的运营作为代价的。
每周三,白惠泽和他们 18 人团队都会把本周准备好的活动发布到 Someet 的微信上,召集参与者。
要参加 Someet 的活动,你得填一个申请表,回答活动发起人提出的 3 个问题。
最后如果报名人数超了,发起人就会根据你的答案来挑人。另外,如果活动当天迟到、缺席、随意带人来或者行为不当,报名者还会被记黄牌,活动参加者还有征信体系,超过 3 次就会有一个月不能参加 Someet 的活动。
为了让参加者有信用体系,保证活动正常进行,Someet 还创造了一个岗位,叫 PMA(活动产品经理,Product Manager of Activities 的缩写)。
这是一个 Someet 自己创造出来的岗位,不领工资,每一场活动都会有 PMA 到现场,确保活动按照 Someet 想要的方式进行。作为回报,PMA 可以在周三发布活动之前知道活动安排,申请去任意一场想去的活动。
2016 年,Someet 称他们的 PMA 团队人数累计超过了 100 人。
PMA 就是给线下活动做“质量监督”的。
不仅是参加者,白惠泽说他们对活动发起人也是这样。
首先是筛选,因为绝大部分活动都是用户自己的点子,Someet 团队做了一个入口让用户提交资料,然后自己进行人工审核。
发起人的活动质量如何也在 PMA 的记录当中,在活动开始之前,PMA 还得提前把发起人约出来聊 Someet 的规矩,例如要对参加者真实、真诚,要充分准备,还要想好怎么让大家破冰去掉活动开始的尴尬感。活动开始之后,PMA 还要辅助发起人来进行活动的破冰,给参与者介绍 Someet 的规则。
不确定的生意
PMA 这个角色设定的背后,是白惠泽想的产品逻辑:他要把“找几个兴趣相投的人一起玩”这个事情做成一个产品。
Someet 看起来不想做个“工具平台”,他们筛选那些用户发布上来的符合一点调性和趣味的活动,同时,还要对活动本身做很多的管理。
当然,这也意味着这个产品有很重的运营成本。活动规模多大,PMA 这个流动的团队的规模也得相应的提升,而随着这个团队扩大城市的运作规模,现在的.管理体系中的不确定性可能也会越来越高。
有很强的社交需求,没有工资,而且需要占用不少业余的时间……这些特点,让 PMA 团队里大部分都是大学生,以及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他们都在一个 PMA 群里交接任务,大多都凭着爱好在组织线下活动。
Ming 同学就是其中一个。刚毕业不久,去年 6 月到 9 月都在北京给 Someet 当 PMA。他是个爱琢磨怎么做产品的人,跟我们聊的时候还翻出他在当 PMA 时的笔记。Ming 对 Someet 的认同度很高:
“调性可能是 Someet 的核心竞争力。我觉得 Someet 是个非常厉害的模式,这当中,PMA 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
白惠泽觉得这样严格控制活动质量很有必要:
“豆瓣上也有约局的,陌陌上也有约局的,但用户自发组织的只有几个少数品类,就是桌游和唱歌、吃饭……不是说年轻人没创造力,不是他们永远只能玩这些东西,但是这个事情,你只有把这个内容做出来,告诉其他年轻人,这有一堆这样的新东西,才能把他原本玩的东西升级,变得不一样。”
但要完全控制活动质量,还是一件难度非常高的事情。白惠泽也说,这是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
要达到他们的目标,线下活动就得做得很有特点很有质量,但这里面的不可控因素太多了——活动发起人的资质如何,他是否会组织线下活动;参加者能不能准时到达,他们的行为有没有不当,有没有影响用户体验。
而发起人发活动需要审核、线下活动 PMA 参与,还有参加者的信誉体系,就是他们想出来的对应方案。
“这两年 Someet 就是想验证这件事,年轻人真的可以基于任何兴趣爱好聚在一起玩吗?”
这是一个听起来很刚需,但做起来却很难量化的事情。Someet 一开始的想法也十分理想化。
2015 年 3 月,和白惠泽一起创业的李东哲写了第一篇介绍 Someet 的博客:
“我以及身边的很多朋友,大多面临着工作逐渐侵蚀生活,周末无聊却不甘寂寞,朋友圈僵化,以及各种因素综合形成的‘城市孤独症’等情况。”
李东哲觉得,当时的线下活动平台大多都有“大型主办方”的存在,无论是去看话剧、沙龙或者展览,报名参加活动的人更像是一个参与感很低的消费者。所以他们才萌生了做小型的活动的产品的想法。
“活动中每一个参与者都是鲜活、有故事、有观点、有温度的人,你会在这里碰到你原来生活轨迹中有可能无从遇到的人,一拍即合相见恨晚那种朋友。”
这也是为什么你会在 Someet 看到气质那么一致的活动,他们都强调这些:跟着你的兴趣爱好走,倾听别人的故事,参加陌生领域的活动。
但要做成互联网产品,“小型线下聚会”这事情就会变得非常复杂。
关于赚钱这件事
除了年轻人对好活动的需求外,白惠泽还在验证另外一件事情,Someet 这样的产品能不能成为一个赚钱的生意。
尝试已经开始了。Someet 在去年 9 月开始实行付费会员制度,你至少要给 49 元的月费,才有参加活动的资格,这 49 元只是付给 Someet 的,参加某些线下活动还需要额外付钱。
也就是说,付了 49 元一个月的会员费才能报名参加活动,但就像之前提及的,如果活动超员,发起人还会进行人员筛选,也就是说付了月费,可能最后还不一定会能被发起人挑上。
这不是一个很常规的收费方法。白惠泽说,他不想从活动发起人处抽成,也不按单场活动让参与者交服务费,他想人们为 Someet 的品牌来付费。
“不是我参加了一场活动,给我提供价值,而是这个平台能帮我开启无限的可能性,这个平台能让我找到任何我想玩的事情……可以给我提供非常非常多且品质好的选择,你认同这个价值吗?认同的话,那就买会员。”
从一个完全不收费的活动平台一下全部变成收费,Someet 刚推出会员制的 9 月,平台上参与活动的人马上就缩水了一大截。
原来有超过 80% 的活动会报名人数超过限额,会员制推出之后,只有 50% 的活动报满了人,这也意味着,还有另外 50% 的活动会因报不满人数而取消。
到 11 月底,在 Someet 做了好几波推广之后,报名成功率数据慢慢涨回到了 70%。白惠泽才松了一口气。
他觉得,在这个年轻人有更高精神追求的时间,Someet 是有市场的。
“两年前,说有一帮人会聚在一块,搞什么吃食的品鉴会,有一帮人会聚在一块,一个人教别人如何磨刀,一帮人聚在一块聊平胸,然后女生想让男生体验大姨妈,体验分娩的疼痛,你敢想吗?你想不出来。我只知道有一天会这样的,我觉得什么都有可能,但是你让我举例子,我举不出来。”
【创业故事:让寂寞的年轻人凑个局创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