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从小,我就是一个对衣服有着浓厚兴趣的女孩,很喜欢买衣服。如果哪天我的包里只有100块钱,并且还要靠这100块钱过一个星期,但是真要是碰上我喜欢的,我会毫不犹豫地用这一个星期的钱去买下它,不吃饭都可以。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现在想来真是觉得有点可笑。
如果你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成都人,并且和我差不多大(81年的),你一定会对我接下来说的有同感。都说80后是幸福的一代,同时又是脆弱的一代,没错。这个时代的我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都有稳定的收入,潮流也在渐渐侵袭着我们。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就不满足于每天让妈妈把她想让我穿的衣服放在床边了,我要自己到衣柜里挑来穿;初一的时候我就再不和妈妈一块去逛街让她给我选了,虽然每次买回来的衣服她总说不值那个价格,但款式妈妈还是很认同的。那个时候的我们总是向往着奋、真维斯、班尼路等等现在已经看都不看一眼的牌子,佐丹奴在当时算是奢侈品了。还有一个叫三多里的成都本地牌子,现在好象都垮掉了。那时,谁身上穿了一件这几家的衣服,都会很自豪的说:“在专卖店买的三。”
当然,不可能每件都是专卖店里买的。余下的大部分都是“淘”出来的。还记得春熙路的夜市吗?虽然早已经被取缔,但是那个时候“淘”衣的记忆仍旧历历在目。夜市上的衣服价格不高,式样很多,当然质量也就不怎么样了。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夏天的短袖T恤5元钱一件,各种颜色各种图案,我一口气买了6件!那个星期天天都穿新衣服。
科甲巷在当时可以算是最华丽的地方了,里面的衣服首饰箱包美伦美奂,而且不是一般人消费得起的。其实现在想起来,那个时候科甲巷所卖的东西也就是现在所谓的“正版广货”。那个时候那的价格让人咋舌,一件T恤200多,让我们只敢看看,摸都不敢摸。而且据说当时在那卖衣服的老板现在已经是属于成都先富起来的一拨了。
正是当时对科甲巷的顶礼膜拜,让我有了想开一间属于自己的精品小店的愿望。如果有自己的一家店,自己进货,自己搭配,自己赚钱,那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啊!正是由于一直的渴望,去年8月我的小店开张了,但又由于缺少经验,最开始就埋下了大大的隐患。
二、
80后的我们看问题往往很不全面,对什么都了解那么一点点,但是都不精通;对什么都充满热情,但是却坚持不了多久。这些弱点,注定着我们的失败。
我和男友都有一份正职,但是我们不满足于每月拿死工资,总想自己给自己打工,其实哪又有那么好打的工了——现在的我们才发现,这个时候想挣钱,想百手起家,想只靠我们两个年轻人的力量,真的是太难了。想当初改革开放的时候,那个峥嵘岁月,有多少胆大的人发了财啊!我爸爸的一个兄弟就是在那个时候靠倒卖玉米发了家。很早就买了一辆蓝鸟了。但是,只要别人能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发财了,我们就要服。现在的社会,机会就是给胆大的人的!怀揣着这个信念,我和男友搭成了共识。
其实如果没有这三件事情的发生,我们可能还不会那么头脑一热立即在去年8月开了这个小店。第一件事情:男友朋友Y的朋友在某某大学读书的时候和他的女朋友开了个小店,据说生意还不错,卖的就是现在所谓的外贸货,正版和仿版的都有。后来才知道,当时的他们开这个店只为了消磨大学时间,根本就不是为了赚钱,那个女孩的家境非常殷实。不知道他们最后亏了还是赚了,赚了就当是为女孩添点零花钱,亏了也就是在大学里每个月多用几千块钱,和我们这种要求小店必须赚钱的差别太大了。第二件事情:男友朋友Y的弟弟在旅游职中附近开了一家店,拿货的渠道就是上面那对那,我们去看了看货,整体感觉还是不错的。第三件事情:去年7月去四姑娘山耍的时候,男友的朋友L告诉我们他和另外一个人合伙开了一个租碟子的,生意还过得去。听了这个消息,我和男友心里像猫抓一样,痒痒的。觉得又落在别人的后面去了,既然那么多人都可以落实到行动上,我们为什么又不可能呢?
从四姑娘山回来以后,我们就正式着手于找铺面。基于想到资金有限和承担风险两方面,我们也找了一对合伙人,我以前的同学,当时的感情还不错。
三、
都说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再走的城市,确实也是。我就是土生土长的成都人,胸无大志的觉得窝在如此慵懒的地方最适合我。在成都,有钱人、有点小钱和没钱的人都能活得逍遥自在。有钱人开着奔驰宝马在美美力诚、仁和春天消费着国际名牌,有点小钱的人开着小排量汽车徘徊于摩尔百盛、北京华联这些打折活动多的地方,没钱的人周末早早的跑到泰华九龙淘点款式新颖价格便宜的所谓时装,总之,各个阶层有各个阶层的过法,都很满足。
除了春熙路各大商场组成的商圈和泰华九龙大众积聚地以外,另外还有玉林、青羊小区等比较知名的淘货地点。最开始,我们把目光投向了热点玉林周边。因为那里小区比较成熟,具有购买力,而且离男友家比较近,但是昂贵的铺面转让费让我们望而生畏。一个15平米左右的铺面要价高达8、9万!由于预算有限,我们只有舍弃玉林而把店址延伸到了玉林周边地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