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三次失败的融资
俞敏洪先生首先讲述了新东方的发展过程,分享了新东方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与问题。由此延伸出新东方的企业精神与企业文化。
“新东方其实只是一个小生意,说到底就是简单的培训和课外辅导。但同时新东方也值得骄傲,它是全世界第一个成功将培训和课外辅导规模化的公司。从这个角度来说,新东方把小生意做成了一个大生意。”
虽然新东方的发展较为成功,但在发展过程中仍遇到了诸多问题。去年美国的浑水公司对新东方进行了攻击,对新东方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与此同时,新东方也在经营上出了一些问题,企业偶尔出现漏洞一旦被市场看到了就会产生相应的影响。但总的来说,新东方的问题并不阻碍它发展的脚步。
从打工到夫妻店赚钱 只为出国读书
“1990年时,北大的工资两三百元,我学习又不好,当时美国大学不给我奖学金,”俞敏洪说,“我又是学文科的,所以出不了国。”当时,想出国的中国学生非常多,他们都要通过几门考试:托福、GRE、Gmat,相应的教育还是一片空白,俞敏洪当时的初衷非常简单,就是攒钱出国,于是跑到别人的公司去当老师授课。
随后,发现给别人干,赚小头,组织开班的老板总是拿他的四五倍还要多,所幸单干。早期的新东方更像是一个个体户,俞敏洪自己晚上贴广告,白天招生,傍晚给学生上课。由于他的授课颇具个人风格,学生日益增多。小课堂有了发展,一个人忙不过来,开始雇人。
“那时候也没有人可雇,就雇了一批下岗工人,帮我去贴广告、打扫卫生、看教室。由于没有任何监督手段,让别人收钱总不太放心,干脆说服我老婆辞职,管理财务。就这样形成了老婆帮我收钱,我上课的模式。”俞敏洪坦言,“这个模式一直持续到了1996年,因为我本来开新东方学校的目的不是为了开大的公司,我的目的就是赚钱到美国读书。”
炫富的意外收获 把徐小平忽悠回国
“夫妻店”规模日益扩大,此时的俞敏洪已经有足够的钱去美国读书。此时他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是抓住机遇,全力发展新东方教育,另一个就是出国读书。俞敏洪经过再三衡量,毕竟机会是难得的,他放弃了出国打算,选择继续经营新东方。
虽然放弃了出国,但俞敏洪依然想去美国和加拿大看看。1995年底,俞敏洪踏上了美国的土地。
俞敏洪:“我是想来看看这两个国家,但更重要的目的是看我的同学。也不是单纯地看望同学,只是想跟他们炫耀一下我在国内也做成事情了。当时没有信用卡和支票,我出国带的都是换成一百美元的现金,请他们吃饭都是拿一百大钞出来。同学都被我震住了,一个个看得目瞪口呆。我每到一个地方都会请同学吃饭,让同学们知道虽然原来在大学挺没出息的我,现在赚钱比你们多。没想到这带来了一个意外的效果,这帮家伙眼红我赚钱了,都要回来跟我一起赚钱。”
就这样,那个著名天使投资人徐小平、还有王强等人因为俞敏洪的“炫富”而回到了国内,开始一起经营新东方。为了充分发挥老同学的特长,俞敏洪将新东方的业务分成听说口语、出国考试、国内考试、移民留学等四五个板块,“包产到户,责任到人”。效果十分明显,1996年到2000年,新东方从个体户,到年总收入近两亿。
股份化的尖锐矛盾 原始股份全部赠送
“包产到户”的模式可以在短期内产生积极的效果,却阻碍着新东方进一步规模化的发展。在就股份问题等进行了内部激烈的讨论后,新东方艰难地完成了股份制的变革——新东方共一亿股,怎么分,成了难题,俞敏洪还特别询问了一家咨询公司,咨询公司强烈要求作为创始人他持有55%的股份,称这样可以更好的控制公司发展,而俞敏洪自己豪言壮语:“说我如果靠股份控制新东方的话就不用干了,我控制新东方是靠我本人的才能和魅力。”
“新东方整个资产加起来1个亿,我希望能够以一个亿作价,给股东分多少股份股东就拿出多少钱,如果给分10%,那就相当于一千万,就拿一千万原始价格来购买股份。股东们在一起讨论以后,说我们是没有钱,你愿意把股份给我们就给,不愿意给我们也没有办法。最终这55%的股份我全是送的,他们一分钱没有拿。所以新东方的所有原始股东都没有出钱,就拿到了股权。”俞敏洪回忆当时分股权时说。最终他控股45%,其他股东45%,10%则作为预留股份用以奖励未来的优秀员工。
股份化之后,新东方的发展日益步入正轨,但管理层中的种种矛盾也日益突显出来。
当时由于国家规定,学校和公司不能挂钩,到年底,公司是没有钱的,钱都在学校,但国家规定民办学校不能以分红的名义分钱。原来没成立公司时,大家干干活,分分钱,现在有了公司了,大家每人每月只能拿几千元的工资。俞敏洪说:“所以大家觉得我设了一个诡计,把他们在新东方的权益全部没收了,最后发现红也分不到,股权拿了也没有什么用。当时新东方定价一个亿,我说如果大家真的不信股权未来是值钱的话,你们现在可以把股权还给我,你们拿走的时候是免费的,还给我的时候是百分之一百万回收。大家想了两天又不愿意把股权还给我。经过此事我发现企业改革内部斗争非常厉害,这种斗争很少是围绕战略,一般都是为了利益或者权益和职位。后来股东说不还给你,反正你已经定价了,如果以后新东方做不好的话,你再用一百万买回去。由于当时没有用现代管理方式,造成了矛盾的产生。好在新东方一直在发展,收入在不断翻倍增加,抵消了在改造企业时候的带来的成本。”
三次失败的融资 创始人三年不入董事席
随着规模的扩大,新东方在2002年开始决定引入资本。02年,俞敏洪的一个养猪场朋友决定投资1600万,占10%的股份,俞敏洪调笑:“当时新东方年学生人数60万人,他刚好养了60万头猪。”但需要在投资之前参加董事会,看看业务讨论和战略方向。然而,老板在参加完三个小时董事会后拎着钱就走了。俞敏洪说他当时给出的评价是:“新东方这帮人开的是同学会,而且开的是同学吵架会,讲着讲着就讲大学友情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