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融资过程
创业融资过程1
第一步运营商自有资金、融资租赁做铺垫,目标30亿元: 以企业旗下的部分大型设备资产为标的,通过部分资产抵押和回购租赁方式获取基础融资,目标30亿元;期限5年,企业旗下某一上市公司提供无限连带责任担保。资金优先用于用款需求小或近期急用标段
第二步信托授信做过渡,目标80亿元: 以企业旗下的部分大型煤矿资源为标的,通过1-2家实力雄厚的信托公司以信托授信方式获取中期融资,以煤矿资产作抵押,以集团股权做质押和担保。融资总目标80亿元;期限2-3年,重点服务于资金需求量大的标段,并按需求的实际发生分批、分期实施,即:发生多少,成立多少,什么时候发生,什么时候成立。以最大限度节省企业融资成本;
第三步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目标50-80亿元,接盘信托授信: 因信托机构可接受的融资期限一般不超过3年,而企业拟用款周期为4-5年,因此,拟定在20xx年各笔信托贷款逐步到期之时,将运用企业旗下某一上市公司实施定向增发,目标50-80亿元,以置换集团(上市公司大股东)资产形式,接盘信托资金。信托资金顺利退出。
创业融资过程2
一、搜寻投资机会
投资机会可以来源于风险投资企业、自行寻找、企业家自荐或第三人推荐。
初步筛选:风险投资企业根据企业家交来的投资建议书,对项目进行初次审查,并挑选出少数感兴 趣的做进一步考察。
调查评估:风险资本家会花大约六至十周的时间对投资建议进行调查,以验证企业家所提交材料的准确性,并发掘可能遗漏的重要信息;在从各个方面了解投资项目的同时,根据所掌握的各种情报对投资项目的管理、产品、技术、市场、财务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作出投资决定。
寻求共同投资者:风险资本家一般都会寻求其他的投资者共同投资。这样既可以增大投资总额,又能够分散风险。此外,通过辛迪加还能分享其他风险资本家在相关领域的经验,互惠互利。
协商谈判投资条件: 一旦投、中小企业融资双方对项目的关键投资条件达成共识,作为牵头投资者的风险资本家就会起草一份"投资条款清单",向企业家作出初步投资承诺。
最终交易:只要事实清楚,一致同意交易条件和细节,双方就可以签定最终交易文件,投资生效。
二、风险资本家对投资项目的考察方式
风险资本家考察投资项目的方式一般包括:
1、阅读投资建议书。看项目是否符合风险投资家的企业特殊标准,并初步考察项目的管理、产品、市场与商业模型等内容。
2、与企业家交流。重点考察项目的管理因素。
3、查询有关人士与参观风险企业。从侧面了解企业的客观情况,侧重检验企业家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
4、技术、市场与竞争分析。主要凭借风险投资企业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对项目进行非正规的市场、技与竞争分析。 l 检查风险企业。主要考察企业以往的财务与法律事务。
三、风险资本的投入方式
风险资本家一般不会向风险企业一次性投入全部所需资金,而是根据具体情况,分阶段投入资金。每阶段都有一个阶段性目标,上一个目标的完成是下一阶段中小企业融资的前提。但是,每一个阶段的投入资金应当保证足够支撑企业完成该阶段的目标。这样做即有利于投资者减低风险,又可对企业家构成一定的压力和动力。
四、辛迪加在风险投资中的作用
投资项目一般都会组建辛迪加共同投资。这对风险资本家和企业家双方都有好处。首先,这样即能够为风险企业的后续阶段中小企业融资带来更多的后备资源,也可以带来更多的经验与商业联系以协助公司发展壮大。其次,对于企业家来说,由于风险资本的提供者分散了,其控制公司的余地也更大了;对于风险资本家来说,在放弃控股地位的同时,原来集中的风险也被分散了。
五、风险资本家与企业家的关系
在风险投资中,风险资本家与企业家实际上是在共同创业。从风险资本家与企业家达成初步投资协议时开始,双方就是一种合作关系,共同计划中小企业融资方案,寻找尚缺资金,以求最终实现投资;此后双方继续紧密合作,共同的目的只有一个--让企业顺利成长并促其最终成熟,使企业家圆其创业梦,风险资本家也得以撤除投资获得高额回报。随着投资过程的逐步进展,双方关系越来越紧密。
六、投中小企业融资双方的目标调整
风险投资作为一种动态的投资过程与创业过程,必须要能适应金融、商业环境的客观变化作出及时反应,适时调整自己的目标与对策。
创业融资过程3
创业过程中,创业者最为看重的就是融资问题,然而,在融资的时候,投资人往往会玩一下小把戏,把你玩的团团转,那么,投资人有哪些关于融资的小把戏呢?
下面结合实战案例,给大家讲两个投资人的小把戏。这些小伎俩虽然小,往往却能让投资人获益不少。本例证不判是非,只是拆解技术细节。
Trick 1. 投资前增发期权
“在每一轮的融资过程中,投资人基本都会要求公司对员工期权进行调整,而且基本都是要求在融资额到账前提高员工期权的比例。”上述现象想必大家会很熟悉吧。
经鉴定,这其实是投资人的一个小九九。通过一个案例来解释。
案例假设:
一个公司当前的股份比例为:创始人团队、原投资人及员工期权分别为70%、20%和10%,共100%。
本轮需要融资获得$5Mn,融资后新投资人获得20%的股权
同时本轮投资人觉得现有员工期权不够,需要增发到15%
方案1:完成本轮融资后,立即增发期权,保证员工期权到15%。在这个方案下,为了保证员工期权到15%,新投资人的股份最终被稀释到18.5%。
方案2:完成本轮融资前,立即增发期权到18.8%,保证在融资完成后(新一轮投资人获得20%的股份),员工期权被稀释回到15%。新投资人的股份最终为20.0%。
这其实是一道很简单的数学问题,用数学语言描述就是:
方案1:一个约束条件为员工期权15%,三家(创始人团队、老投资人及新投资人)等比例摊薄。大白话是:这三家共同出股份让员工期权增多
方案2:两个约束条件为员工期权15%和新投资人20%,两家(创始人团队和老投资人)等比例摊薄。大白话是:这两家共同出股份让员工期权增多
最后的结果和差异很明显:新投资人花了多样多的钱,在方案2中获得更多的股份1.5%(=20.0%-18.5),同时保证了员工有一样多的股权激励。这个小便宜是由创始人团队及老投资人提供的。
Trick 2. 董事期权
在创业公司融资的时候,特别是在天使轮、A轮及B轮等早期融资,所有基金都要会要求董事会席位。在此基础之上,个别基金还会继续要求创业公司:对于代表该基金成为董事的个人(一般是基金负责该项目的合伙人),给与其董事期权或股份。
基金使用的理由大致如下:
“我们基金项目非常多,基于人性,自然会对给与董事期权的项目更多的服务和照顾,为企业带来更大的价值和找到更多的资源;
这个期权不是这名董事个人的,而是其为整个基金特别是这个项目团队代持的。特别是项目团队中做了许多苦活累活的年轻人(投资经理等基层工作人员),没有carry,所以这个董事期权可以作为他们的激励,保护他们的利益。”
依据数据及统计方法计算董事期权所占股份比例,区间分布在0.5%-3.0%,均值为1.12%。
面对这个主张和如此的人情牌,创业者一般很难拒绝,但同时又觉得迷茫:很少听说这个条件,而且在上市公司中,作为重要股东而担任董事的人士,也不额外获得期权或者股份。
其实,投资人打出如此的人情牌道理很简单,董事期权对于基金的激励很大,对于基金的管理团队GP的激励更大。(GP,可简单理解为创业者直接面对的投资团队)
好处一,降低估值的隐晦办法
比如:A轮用6百万美元投资一个公司获取创业公司30%的股份,如果又获得2%的董事期权,在此情况下估值为18.75Mn (=6Mn/(30%+2%) )。而如果没有董事期权,估值则直接为20Mn(= 6Mn/30%)。估值差异立刻显现。
好处二,为投资人个人带来更大的财务激励
对于一般的项目投资,GP和LP之间的分成比例大概为20%:80%,即GP从项目收益中获得20%的分成。然而,对于董事期权,GP和LP之间往往有不同的分成比例,从50%-100%不等,总之远高于基本的20%基准线。
比如:沿用上面的案例,最后这个投资项目获得50x的回报退出。如果没有董事期权,基金的收益为300Mn(=50 x 6Mn),GP的收益为60Mn(=300Mn x 20%)。而如果有2%的董事期权,且分成比例为100%,基金的收益为320Mn(=300Mn + 300Mn x 2%/30%),额外增多20Mn。而GP的收益为80Mn (=300Mn x 20% + 20Mn x 100%),额外增多20Mn。(细心的读者已经发现,GP收益的增值部分,在相对比例上,远超整个基金收益的增值部分)
两种情况一对比,就可以发现2%的董事期权看似只是30%的基金股份比例中很小的一部分,却因为GP的分成比例从20%到100%的大幅提升,让GP的个人收益从60Mn大幅提升到了80Mn,按照金融的常用说法,就是使用了杠杆。
最后,基金是否要求董事期权,属于行业默认的规则,某种程度上确实激励投资团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增值服务。同时,这个主张不涉及任何法律问题,纯粹是基金与创业公司以及GP与LP之间的法律约定。
但是当创业者面对基金在董事期权的主张时,要忘记人情债,而更多地从财务和商务看待这个问题,自己把帐算清楚。
【创业融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