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妮:回乡创业女强人带领500余农户“打天下”
当身边的人都拼尽全力从农村往城市跑的时候,她却选择从城里回到农村,搞起了设施农业园区,两三年艰苦的农村创业,不仅让自己的日子过的红红火火,也让全村人一起走上了致富之路,下面就一起看看她的农村创业故事!
王思妮今年40岁,1993年高中毕业后就开始在外面闯荡,当过服务员、营业员、接线员、干过合同工。她说:“1993年开始在外面打工,一开始每月挣100多元钱,困难时候一天只吃一顿饭。”
到1995年开通信店、办火锅店、加油站等,每向前迈一步,她都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最困难时期,一个多月下来,体重从70公斤降到54公斤。正是这样的经历,磨炼了王思妮坚忍的性格,也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学到了各种知识,掌握了很多的信息。回到家乡,她看到农村一家一户分散的种植模式效益低下,看着乡亲们生活贫穷,思想观念落后,便萌发了回家乡创业,带领乡亲们一块致富的想法。
2012年5月,经过调研和考察,她决定在家乡建立一个现代化农业生态观光园。戴着旧草帽、顶着火辣辣的太阳,蹬自行车走家串户,她不厌其烦地向乡亲们“推销”自己的想法,村里的人问她:“是不是你要咧,如果是你自己干,我们没说的。”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当初在认为最难的土地流转上,她只用了3天的时间便完成了。出于信任,53户村民决定把土地交给她。
6月,王思妮拿出全部积蓄,又在镇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争取到支农贷款,整合了一批种植能手、种植大户,组建了丰宣果蔬专业合作社。短短6个月,流转土地500亩,建成了29栋日光温室、68栋春秋温室、200亩节水灌溉,把办公区、交易收购大棚、机井、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都建好了。在外闯荡多年的她看准了合作社的发展趋势,自己先以土地流转的方式承包了500亩村里土地,搞起了设施农业,然后带动乡亲们改变传统的耕作模式,一起致富。
2013年园区就已经开始盈利。园区主打菜—西葫芦、茄子、辣椒远销河南、山西、宁夏,草莓、甜瓜供不应求。如今园区投资已超过3000万元,阎良关山丰宣果蔬专业合作社社员达到170多户。这些年,她带领176户入社社员齐心协力搞发展,还带动了周边农户500余户,一起发展现代农业生产、观光、科研、技术等。这两天,王思妮正着手准备建立电商平台,将通过网络销售让农产品直接入户,年底前计划投入运营。
西安阎良区关山丰宣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思妮:合作社对社员的帮助,一个是技术方面的推广,再一个就是产中的技术指导,还有就是产后的销售。通过这种网站的建立,网上的销售,树立我们的企业品牌,让我们的`社员呢坐在家里通过网上去销售我们的农产品,然后将来真正实现一个订单式的农业。”
为社员免费搭建设施、发放树苗,中期技术辅导,直到最终销售,王思妮每个步骤都自己规划、设计。目前合作社已经带动了周边两个村的500户农户创收,光园区春秋两季果蔬销售额就达到400万元。
“将来的目标是想带领社员在农业种植这一方面,然后在延伸到我们将来采摘观光旅游这一块,可能让我们每个社员家庭都会变成我们旅游观光的一个接待户,让他们通过旅游这块再去增收致富。”如今,王思妮还计划承包开发村里2000多亩的千年古相枣林,让更多的乡亲在家门口创业。
多年的经验告诉王思妮,要让合作社长远发展,就必须做好果蔬品质,树品牌意识。因此,她除了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流程”进行种植外,还专门制定了自己合作社的生产标准,以种植“良心蔬菜、放心蔬菜、无公害蔬菜”为己任。在做好产品质量的同时,她还在经营上想办法。一方面做好传统经营,用服务和优质品质巩固市场,吸引客商;另一方面她聘请香港理工大学的研究生,利用微信、微博和电商平台,整合园区资源,减少中间环节,实现优质果蔬直接到消费者手中,进一步扩大新市场,使合作社发展更有生命力。
从2012年至今,仅仅两年的时间王思妮就获得了突出的成绩,本人也先后被评为“西安好青年”、“西安市三八红旗手”、“阎良区巾帼创业明星”、“农村致富带头人”等称号。对于今后的发展,她满怀信心地说:“下一步,我要建成一个图书室,让农村的娃娃们也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来这里学习。同时,在以农为本的观光采摘基础上,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发展休闲观光、农耕体验与绿色餐饮,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带领社员共同创收致富。让在外打工的乡亲们回乡创业,让留守妇女与家人团聚,让他们其乐融融地过上幸福团圆的美满生活。”
【王思妮:回乡创业女强人带领500余农户“打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