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大学生创业要理性对待

专家建议:大学生创业要理性对待  就业压力大,40%左右的大学生因为找工作问题而影响了睡眠以及食欲;上了研究生,学历层次提高了,但压力反而更大,博士生也在所难免;三个“不适应”,道出了当今大学生职业发展方面自身存在的尴尬。如何才能缓解就业压…

专家建议:大学生创业要理性对待

  就业压力大,40%左右的大学生因为找工作问题而影响了睡眠以及食欲;上了研究生,学历层次提高了,但压力反而更大,博士生也在所难免;三个“不适应”,道出了当今大学生职业发展方面自身存在的尴尬。如何才能缓解就业压力、提升就业能力?

专家建议:大学生创业要理性对待

  日前,由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学联大学部共同主办的“2009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管理论坛”在京举行,各路专家为大学生就业压力问诊号脉。同时,由新浪网教育频道和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联合发布了《2009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该报告显示,当前大学生普遍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

  就业压力大,现状不容忽视

  压力大,做梦都在找工作

  “一想到找工作的事情,我们就犯愁”,来自北京化工大学的金海鹏(化名)对记者这样描述他们目前的状况,“我们宿舍6个人目前只有两个人的工作有了着落”。

  调查数据表明,当前大学生普遍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这种压力主要体现在生理感受、情绪体验以及行为感受三个方面。有40%左右的大学生因为找工作而影响了睡眠以及食欲,而认为没受到影响的大学生只有20%左右,这说明就业问题对大部分学生在生理方面已经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影响。

  这种压力使得大学生在情绪上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有高达52%的学生“想到毕业就忧心忡忡”,而“对目前的就业形势感到乐观”的人群不足9%,此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情绪体验已经显著地受到就业形势的影响,并因此产生了明显的心理压力。也正是由于这种压力,对大学生日常的行为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为找工作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做事效率下降,更多学生的生活规律被打乱。

  “我有时候会感觉睡觉不踏实,有时候做梦都在找工作,一找就是一宿,好累人啊”,金海鹏和他的同学有的时候会彼此之间交流一下各自的情况,感觉到大多数同学都存在这种情况,“有时候吃东西都感觉没什么滋味”。

  心理学博士、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熊汉忠分析指出,从调查数据来看,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感受平均得分比较高,表明大学生已经感受到了过高的就业压力,他们的心理、生理以及行为指标等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了就业压力的影响。如果不采取及时而有效的应对措施,势必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学历高了,感觉竞争更大

  调查报告显示,硕士生的就业压力感受平均水平明显高于专科生和本科生,这说明就业压力并没有因为学历层次的提高而减小。

  熊汉忠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很可能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为了回避就业压力而盲目跟风考研,缺乏合理的职业规划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与硕士生的高不成低不就心态有关,从而增加了硕士生的就业难度,进一步加大了他们的就业压力感。

  “现实的情况表明,并非学历层次越高就越好就业,重要的在于学历与企业需求相对应。”北京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任占忠以北京市为例分析,70%的就业需求产生于服务行业,需要大量的专科生、高职毕业生,而北京的生源很难满足这一要求,不得不依靠从外地引进。

  他认为,研究生的就业难度确实在加大,他就曾看到过重点大学硕士生为了能解决留京户口指标,而甘愿去小学当老师。“去年北京进了1.6万人,北京高校就有四五万研究生,还有外地重点大学的研究生也要进北京,这也加大了高学历层次人才的竞争压力。”

  调查同时显示,博士生在情绪体验方面所展现出来的压力体验显著地大于其他人群,说明博士生在知识储备甚至实际技能等方面虽然可能偏高,但心理承受力方面仍然存在其脆弱之处,尤其需要加强情绪管理方面的训练和能力。

  大学生就业“怨外”现象严重

  在对大学生就业压力来源进行分析时发现,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个人4个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导致就业压力的因素。综合近10项数据分析发现,大学生认为其来源主要是父母的地位不高、用人单位不公、学校名气不大、父母就业观不一致以及个人自信心不足等5个方面影响最大。

  熊汉忠认为,这样的结果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现今求职者更倾向于外归因,也就是将就业压力更多地归因于父母的地位不高、学校名气不大以及用人单位的不公等外在因素,而忽略了自身的实力问题、态度等。这种在遭遇不顺的时候,把原因归结为外部因素的习惯,很容易导致“怨外”心态的产生,通常表现为怨天尤人。

  任占忠认为,当前大学生就业中普遍存在的三个“不适应”,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就业困难、压力大的情况。一是大学生就业能力条件不适应企业的要求;二是很多大学生不愿意去小的企业、事业单位就职,其就业观念不适应当前市场环境的变化;三是基本的职业素养,如责任心、礼仪规范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差,不适应职场的要求。

  “‘怨外’不如‘求内’,以积极的心态正视就业压力,才是根本解决之道。”熊汉忠说。

  自我调整,办法总比困难多降低期望,逐步接近现实

  调查显示,不同学历层次的大学生在期待月薪水平上调整得越来越接近现实。大学生可接受月薪水平与期望的月薪相比,总体略低1000元左右,有少数包括博士生在内的学生甚至表示“可以接受零月薪”,这说明大学生在薪酬方面更具灵活性。在对毕业去向的调查中,有27.5%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去西部工作,有三成(31.7%)的人表示“可以考虑”去西部;有34.2%的.人表示愿意去郊区以及乡镇基层工作。这说明大学生的就业方向也表现出了一定的灵活性与现实性。

  心理学专家、首都医科大学教授杨凤池认为,大学生其实并没有更多的资格去跟企业讲条件,“得到一个工作的机会,比得到一份体面的工作和优厚的待遇更重要”,大学生只要调整好心态,在工作的过程中成长、提升自己的能力,最终用自身不可替代的价值来得到更高的待遇,“当老板觉得离不开你的时候,你不想涨工资都难”。

  多实习,经验有助自我提升

关于作者:aifenlezhuancy

大学生创业-女性创业-创业故事--鹏子项目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