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主创业,想说爱你不容易
大学生创业一直以来都是高校中的热门话题。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浙江从事自主创业和自由职业的应届毕业生超过两万人。
创业的梦想总是丰满的,但现实难免骨感。在梦想照进现实的过程中,外人或许只看到了创业成功后的风光,却不一定了解创业过程中的困难。近日,宁波工程学院发布了一份针对宁波北高教园区学生的调查报告,从这份报告中发现,近几年宁波高校在校大学生创业积极性总体较高,但是在发展中仍存在不少瓶颈。
创业劣势:缺乏经验、定位不明是硬伤
根据调查显示,宁波北高教园区的大学生创业主要以电子科技、代理加盟、淘宝网店、旅游服务等服务行业为主,而且由于在校读书不能脱离学校专门从事创业,他们所进行的创业区域一般都局限在学校内或学校周围,扩展到其他地方有一定的难度。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学生个人的兴趣、专业知识的学习;其次是受市场需求的影响。不得不提的就是学校再选择创业项目时的评选标准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学生们的创业方向选择。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学校在扶持创业项目时都有自己的一个侧重点,考虑哪些项目是具有发展潜力,是需要提供创业基地等。这三者无一不影响着大学生选择创业方向。
在我们采访过程中发现,许多受访者都表示目前困扰他们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自己的能力是否可以管理运营一个项目的发展。
首先,最重要的是缺乏管理、法律和风险投资意识。对于人事管理、资金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管理、经济法、税务、知识产权法等知识普遍比较缺乏。
其次,对于国家优惠政策的不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在校大学生创业的脚步。在受访者中,经常关注国家政策变化的比率仅占到18%左右。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状是他们认为政策太过公式化,条条框框太过宽泛,没什么具体的执行条件。
创业团队:校内外伙伴各有利弊
从本次调研结果来看,大多数创业者选择通过合伙创业来开展自己的事业。比如以工程力学作为创业项目的唐长刚就提到:“我个人觉得几个人在一起创业,最重要的还是志同道合,要有相同的志向大家才能一起努力创业。”
由于是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创业团队成员大多来自校内。选择在校生作为创业伙伴有诸多利处:相对而言,学生对于工资的要求比较低,而且出于一起奋斗的目的,成员之间会经历同甘共苦的阶段,经济上的计较相对较少。
当然,选取校内人员也有其弊端:在校内选取合作伙伴的`话,成员流动相当频繁。一些毕业的学生很可能放弃学校中已有的创业项目而选择到社会上找工作,这不利于团队精神、凝聚力的培养。另外校内选取的毕竟只是学生,社会经验、人脉积累、财力、能力不如一些在社会上奋斗过的人。
选择校外从业者作为创业伙伴益处显而易见:与校内人员相比,他们的人脉、经验、资金都要充裕得多。比如宁波大学从事数据整理方面创业的徐向武就提到与他合作的合伙人一个是技术过硬的工作人员,另一个则是湾仔码头的区域经理,拥有十年以上的市场相关经历,人脉广,市场开拓能力也较强,这对于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无疑是如虎添翼。
不可否认的是,聘请校外人员的风险和压力也很大:首先,聘请校外的专业人士项目费用必然会增加。另外校外聘请对于这个团队领导者的管理素质和学识修养也有较高的要求,同时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应对措施:天时地利也需要修炼内功
从调查结果来看,宁波大学、宁波工程学院、宁波大学科技学院及浙江纺织服装学院均成立了创业指导中心,也都已经开辟了KAB课程(KAB,英文全称Know About Business,意为“了解企业”,是国际劳工组织为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而专门开发的教育项目)。在接受调研的在校创业学生中,55.88%的人认为创业教育在其创业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针对学生创业普遍存在的经验经费不足、场地缺乏及学业与创业的矛盾等问题,宁波大学、宁波工程学院、宁波大学科技学院及浙江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均有相关政策措施出台。
而且,四大高校均有开创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宁波大学的创业基地,宁波工程学院的创业孵化基地,宁波大学科技学院的创E慧谷及浙江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的创业孵化园。
其中,四校的孵化园都是免费开放的,但需要经过申请和批准程序;在网络、电费、水费方面也有学校实行了全免制度。在调查问卷中设置的“在创业中,最希望学校给予哪方面帮助?”这一多选题中,提供创业地点成了毋庸置疑的最高比例答案。
此外,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也需要自身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比如利用一些平台来培养自己自立、自信、自强、创意、积极等独特创业素质;扩展深化自己的的管理、商务、税务、投资、法律等知识。在校期间,不妨多参与社会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自主创业综合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大学生自主创业,想说爱你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