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农村土地上开启创业梦
大学毕业后,放弃城市工作,齐河县赵官镇段致超选择回到农村创业。几番失败挫折,他在老家农村的土地上创办起了数百人的合作社,成就了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的梦想。
借出差之机学蔬菜种植经验
2008年,段致超毕业于山东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毕业后,和其他同学一样,段致超向济南、北京等地不少公司投简历找工作。“能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要对得起自己读的几年书,那是我当时唯一的想法。”段致超说。
几经辗转,段致超被北京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录用。在这家公司,他做过市场营销,也做过苗木管理,慢慢成了山东分公司的一名经理,过上了真正的白领生活。那时,因为业务,段致超常出差到潍坊、寿光、青州。在这些地方的田间地头,他看到当地农民因先进的农业种植而变得越来越富裕。“我当时就想,要是把这些先进的种植经验和优良品种带到我的老家齐河,让老家人也能在土地里种出效益种出财富来该多好。”段致超说。自从离开老家,他从没忘记过老家祖祖辈辈以土地为生的父老乡亲。
有了这个想法,段致超开始详细考察寿光、青州蔬菜种植,他像海绵吸水一样,向当地农户请教种植经验,“我几乎跑遍了有蔬菜种植的每一个村,他们的种植品种、种植时间、每年的收益,我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不顾家人反对开启创业梦想
可就在这时,段致超突然想到,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让不少农村土地荒芜、减产。“老家齐河农村,因为土地的收入不高,村民的种植积极性也很低,大多数的村民常年在外打工,他们的收入来源已经不再是那二亩地了。”段致超说。“原来一家一户的种植模式已落后了,现代农业该由一批专业的人来搞。”就是这样的想法促使了农学专业的段致超回到农村创业。2009年6月,段致超向公司提交了辞职报告,回到齐河开始筹划创业的事情。
创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有创业启动资金,当时的段致超手里没有多少创业基金,他以父亲的名义在银行贷了4.5万元。由于启动资金的不足,段致超只能以育苗为主,想等资金充足后再做大。“我舍不得去雇人,能自己干的活自己干,没有育苗的大棚,我就租赁别人不用的旧大棚。”段致超说,那时家人极力反对他创业, “在父母眼里,我好不容易大学毕业了,又回到农村种地,他们很不理解。”
家人的不解,让段致超觉得创业路充满了煎熬。但当他在两个多月的时间内,用4.5万元的本金赚回6万多元时,段致超又看到了希望,他坚信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致命”打击面前选择从头再来
段致超说:“现实的梦想路上总会荆棘丛生,我的创业路也是困难重重。”2010年8月,齐河县普降暴雨,因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段致超的育苗棚被冲垮了,造成直接损失20万元。对于资金紧缺的初创业者来说,这的确是“致命”的打击。“以后的路怎么走?是放弃还是继续前行?”段致超不断地问自己。“棚倒了,人的信念和理想不能倒。”选择了从头再来的段致超,很庆幸当时的失败没有冲淡他投身农村创业的热情。
这时,段致超的大学老师给予了他很大的帮助,拿出钱来让其重新开始。段致超也利用在大学里学到的农业知识,指导帮助村民防治瓜菜病虫害、培育瓜菜种苗。
有时为了解决瓜菜病虫害问题,段致超一连几天吃住都在高温大棚里,饿了吃一点大棚里种植的蔬菜,渴了喝几口浇菜的凉水,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
段致超的汗水没有白流,他的付出赢得了农户的信任,顺利渡过了难关。2010年12月,他注册成立了齐河县齐鲜瓜菜专业合作社,吸引了200多户果蔬种植户,基地种植规模已达300多亩。
小线椒里收获大希望
创业中的几次失败,让段致超学会了选择项目必须选择行情稳定的来做。2011年底,在开发蔬菜销售渠道时,段致超发现,线椒的价格很稳定,不太受市场菜价格的影响。而且线椒不但可以走市场,也可做深加工,做成辣椒酱,尤其是大厂家每年都要大量储备,然后供其全年的生产需求。
通过多方面的考察,段致超决定在合作社中大力培育线椒。在山东省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段致超自己培育了70万棵线椒苗。2012年,段致超种植的线椒开花结果,来自安徽、南京、北京、黑龙江等地的客户络绎不绝地前来订购。也就是在这一年,段致超建成了自己的辣椒初加工厂,基本实现种苗供应、技术服务、订单回收、初加工的一条龙式服务。
为了能够更好地抵抗风险,多条腿走路,段致超又引进了青梗松花菜项目和食用百合项目。谈起自己的创业经验,段致超说:“有了创业梦想,就要勇于去做,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障碍,顶过去了就是一片艳阳天,特别是在农村这块广阔的土地上,得勤于思考和动手,不只是让自己富起来,而且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可能地带动周边农民致富。”
【大学生农村土地上开启创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