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女大学生自创“麦秸绣” 每幅售价千元
大学毕业后,放弃待遇优厚的工作,每天8小时一个人关在屋子里学习刺绣,这一绣就是整整两年。上海“80后”小姑娘姚懿佳选择了这条道路,并自创“麦秸绣”,目前,还没找到别人会这门手艺。上周末,她的作品在上海民族民俗民间文化推广中心展览馆举办的“绣苑四绝精品展”展出,除此之外,顾绣、绒绣、发绣也共同参展。
姚懿佳2003年毕业于东华大学服装设计系,毕业后,她放弃高薪工作,专程去苏州学了两年刺绣,于2005年首创“麦秸绣”这一绣种。所谓“麦秸绣”就是将麦秆和刺绣结合而成的作品。姚懿佳说,有次在电视新闻中看到了某地出土麦秸画的消息,自此她就迷恋上了麦秸画,“虽然麦秸有种立体感,但是颜色比较单一,而丝绣的`颜色比较鲜艳,我就想是否能够将他们两者结合起来。 ”2005年,她的第一幅“麦秸绣”问世。
“创作作品时,需要把麦秸先剪成一丝丝,宛若线的粗细,然后配合刺绣,一点一点黏上去。 ”姚懿佳指着自己创作的“松鹤图”说:“你看它头上的羽毛,每条麦秸都很细,只要有一条黏错了,那么整幅作品就要从头再来,因为黏麦秸用的白胶是会留下痕迹的。”
她说,现在,创作一幅30厘米×40厘米的作品,一般要耗时两个多月,而姚懿佳现在一年最多的产量也就在四五幅作品。 “一幅卖6500元,刚刚能填饱肚子。 ”目前,申城的“80后”大学生“绣娘”还不到10人,而掌握“麦秸绣”这一绣种的,也就只有姚懿佳一个。她说:“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等到四五十岁,准备办一个学习班,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
除此之外,上周的展览中,顾绣、绒绣、发绣也将共同参展。目前苏州发绣的传承人仅剩一人。发绣,即以头发为原材料做成的刺绣作品。“发绣”对于原材料的要求非常高--必须是少女的头发,且未经烫、染,长度在35厘米左右。而老人的头发太脆,而男性头发太粗。
受颜色限制,一般发绣多用于创作素描、白描作品。不过,如勾勒脸部轮廓的需要颜色淡点的头发,而头发部位就需要颜色深一点的。没有经过加工过的头发能满足刺绣的要求吗?传承人周莹华说:“为了获得不同颜色的头发,我们会去全世界收集,这样就有棕色、黄色等颜色了。”目前,她收集到的头发颜色有20多种。
【80后女大学生自创“麦秸绣” 每幅售价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