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铭:iPhone与三星之战
以下是关于一篇《郭台铭:iPhone与三星之战》文章,内容丰富,由YJBYS网络搜集整理编辑,供大家借鉴。
为什么iPhone只能在中国生产?
为什么iPhone只能在中国生产?而不是美国?这是很多人,包括美国总统奥*马在内的共同疑问。这个问题的背后,代表了美国在希望吸引制造业回流以及提高就业的问题上,对全球制造业竞争力的新一轮思考。
去年美国总统奥*马曾逼问乔布斯,为什么不把iPhone、iPad搬回美国。乔布斯说工作机会回不来,因为美国已失综合成本优势。
郭台铭在晚宴上表示,“完全可以”把iPhone、iPad搬回美国,“但搬回来,加钱事小,一台多个十美元,还是能赚回来,但问题是你供应链没有啊!”
据他介绍,美国制造协会透过美国外交官杨苏棣来邀请其美国投资,不过郭台铭对美国的工会和律师有顾虑。“你能不能帮我们解决一个问题?你把所有工人告我的律师信,全帮我摆平,我就去投资!”郭台铭这样回复对方。此话引起现场一阵大笑。
“环境成本,中国是全世界最优秀的.!”郭台铭说。何享健对此有共识:“政府对投资、对工厂的积极服务,应该还是可以。”但在郭台铭看来,不是“可以”,而是“世界第一”。
据称,此前在富士康确定将iPhone的制造工作投放到郑州工厂时,仅花费3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全部工作并投产,这一速度让郭台铭非常满意。
郭台铭确实有和美国制造叫板的资本。作为苹果、戴尔和惠普等众多IT巨头的代工厂,富士康在中国大陆就拥有超过110万名工人,用其庞大廉价的劳动力和军事化的效率组装并快速供应产品。
以iPhone为例,它包含上百个零部件,其中约90%在美国以外生产,半导体来自德国和中国台湾,内存来自韩国和日本,显示屏和电路板来自韩国和中国台湾,芯片组来自欧洲,稀有金属来自非洲和亚洲,但所有这些零部件最终都在中国由“富士康”组装。
苹果高管曾对中美制造业的差别做过一个比较:例如,管理、监督20万名生产iPhone的外国工人,需要8700多名技术人员。在美国想要寻找这些具备一定水平的技术人员需要9个月时间,而在中国只需15天。
苹果新任掌门人在近期访问中国,在详细考察过富士康工厂之后更加坚定了这个看法:“从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开始,美国的工具和模具制造厂商就开始走下坡路。现在你还知道多少这样的厂商?我可以打个电话,召集美国所有这些厂商,但是我们可能都填不满一个会议室。”而在中国,苹果甚至可以找到填满一个城市的工具和模具制造商。
对抗三星
但是中国制造业也在面临其挑战。“中国已经到了不应该再拿工资作为输出的一个要件,而且现在年轻人也不喜欢进工厂……工资要大量上涨是必然的趋势。”
此外,尽管对制造业的中国机会信心十足,但还有一个问题困扰着郭台铭:富士康这一庞大的制造基地给苹果代工的利润率只有不到2%。苹果的很大一块资金其实都流向了它的竞争对手三星还有东芝和博通等芯片供应商。
郭台铭的下一步棋怎么走?
答案之一是从制造到智造。此前,这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内迁不久,就提出了“百万机器人”计划,即3年内投资1000亿元添置100万台机器人。意在降低不断上升的用人成本,提高公司的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
而以8.09亿美元入股夏普,购买夏普十代线46.48%的产能, 则隐含了他对业务的调整与转型。郭台铭曾多次强调,鸿海最大的敌人就是三星电子。而后者形成的从核心零部件延伸到终端品牌的垂直一体化模式已让太多竞争对手生畏,也刺激了鸿海对于代工业务的转型升级。
在不久前的上海富士康大厦动工仪式上,郭台铭称未来集团的成长模式将由“工厂-技术-贸易”导向转型为“贸易-技术-工厂”导向,富士康过去只盖工厂,但未来将转为寻求对业务进行转型,从主要的制造业务,转向侧重于研发和商贸,主攻中国大陆市场和重视消费者服务。
【郭台铭:iPhone与三星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