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返乡创业案例(通用7篇)
以前农村里的孩子拼命的读书考大学,就是为了进入大城市生活工作,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已经让人们的思想发展的改变,现在,越来越多的毕业大学生愿意回到家乡创业。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出大学生返乡创业案例(通用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返乡创业案例 篇1
2008年9月,从宁夏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毕业的李成,怀揣着创业的梦想和回报家乡的决心,放弃了城市里一份稳定的私企工作,回到家乡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三营镇,开始了他的养牛创业之路。
创业之初,李成得到了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BC)的5万元无息贷款支持,他购进40头肉牛,并吸纳当地养牛户成立了宏达肉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满怀初次创业的激情,李成天天钻牛棚、学技术、研究饲料配方,当起了牛倌。就在饲养初现成效的时候,他的牛感染了牛瘟,大部分肉牛病死,损失巨大。
遭受重创的李成没有气馁,他三番五次前往银川请教YBC创业导师。在创业导师的指导下,李成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决心重振旗鼓。通过严格管理、学习养殖防疫等实用技术,并在购进肉牛的时候签订肉牛“健康合同”,合作社逐渐开始赢利。
目前,李成创办的肉牛养殖合作社已发展社员45户、肉牛存栏量260多头,初步实现了肉牛繁殖、饲养、防疫、销售一条龙。目前,李成正四处筹措资金,计划在家乡建立一个肉牛产业基地,发展肉牛屠宰等后续加工产业,带动更多的乡亲走向富裕。
大学生返乡创业案例 篇2
今年29岁的揭花蓉是凤鸣镇龙洞村4组人,2008年在成都大学毕业后一直在那里打拼。几年后,她放弃城市打拼,决定返乡养殖蚯蚓。
说干就干。回到家乡的揭花蓉姐弟俩在父母的支持下,投入10多万元,承包了附近村民1公顷多土地,从成都引进优良蚯蚓品种,请朋友进行技术指导,在网上查阅相关知识。就这样,他们的蚯蚓养殖工作开始了。
揭花蓉在成都工作生活时,看到有人用牛粪养殖蚯蚓,这种变废为宝的做法,既消除了牛粪对环境的污染,又可以改良土壤,还能增加收入。她觉得这既是商机,又是责任。
由于不断改进蚯蚓饲养方式,并吸取经验教训,揭花蓉姐弟的蚯蚓养殖已经卓有成效,每公顷收入22.5万元左右。从一开始的零散出售到现在的大批量销售,从内江本地一些渔具店到成都、自贡等地的定期销售,她的蚯蚓很多时候都是供不应求。两三年后,其蚯蚓地里的土壤也将作为天然有机肥进行出售,这样往复循环,效益将会大增。
她这种循环往复,变废为宝的商业模式在现代的社会中很受推崇,一方面整合了有效资源,不让有效资源无故流失,同时也能增加收益,一举多得,正是商业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大学生返乡创业案例 篇3
9月6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三师红星一场康乐小区居民周先生走进“领先电脑科技”说到,“老板,我要一根网线。”老板询问了尺寸没用多久就将网线做好,测试完毕后递到他的手中。
曾几何时,红星一场的居民但凡电脑出现故障,打电话找维修得到的回复大都是路途太远不提供上门服务,最终只得抱着电脑跑一趟哈密市。"别看这小小一根三元钱的网线,如果没有这个店,我还得坐上公交车去市里买,那真是太麻烦了。”周先生感慨地说道,“四年没回来了,一场变化真大,有这样的店真的很好,给居民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位于红星一场文化西路25号的“领先电脑科技”开业于今年3月15日,店面并不大,一进店门正中间黄底白字的招牌赫然眼前,下方便是老板的办公桌,左边的墙上和橱窗里整齐的摆放着耳机,摄像头,鼠标,音箱等电脑配件,右边摆放着没拆封的主机、两台电脑及传真机,激光打印、复印一体机。老板张鸿是一位年轻帅气的小伙子,他看看自己的店招牌笑着说:“我的口号‘天天都是3.15’”。
自从1997年外出求学工作,14年来,张鸿没有和亲人过过一个中秋节,这种团聚和睦的时刻总让独自漂泊异乡的他心生悲凉。今年春节,张鸿从深圳回到了家乡红星一场,看着家中渐渐花白了头发的父亲母亲,他最终辞掉了深圳一家港资公司“电脑工程师”的工作留了下来。一切都得从头开始,经过一番市场调查后,发现一场没有电脑公司,加之人们对电脑维修及电脑操作技能的需求,他的“领先电脑科技”热热闹闹开张了。
据张鸿介绍,自开店至今半年时间内,陆陆续续有20余人前来进行电脑培训,这其中不仅包括一场的居民,学生,还有很多是来自工业园区、中铁一局的职工及外来务工人员,团场居民主要学习电脑基础知识以满足上网娱乐之用,而单位职工因为配备了电脑,他们主要想掌握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具体操作技能。“当初开店预计两年立足,三年收回包括自身人力在内的全部成本,但是现在看来一切比我预想的要顺利。”他自信地说到。
以前,团场职工子女外出求学后都不愿意再回来,团场职工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跳出“农门”,团场人才就此一批批流失。随着红星一场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一幢幢6层居民楼拔地而起,占地2.85万平方米集文化休闲、健身娱乐、人文景观、绿色生态于一体的综合性广场基本建成,购物、餐饮、美容等服务性店铺布满了沿街底商,优美舒适的环境,使得周边居民纷纷向城镇中心聚集,加之中铁一局货运编组站建设项目开工,二道湖工业园区发展势头如火如荼,越来越多的人们穿梭忙碌于红星一场这片发展的热土。现在已经有不少像张鸿这样的团场老职工子女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团场工作,,机关、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中活跃着他们年轻的身影,他们在一步步找寻人生定位的同时也为团场发展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今年中秋对于和张鸿有相似经历的人来说,能和家人一起温馨度过,眼中的月亮是否会更圆、更亮一些呢?
一次创业教训多 二次创业更理性残疾大学生王福如:创业其乐无穷 追梦只争朝夕校园淘宝网 创业新突破丁俊林:一位贫困大学生的创业路母亲卖房助儿子创业 大三时合同额破千万曾文頔:大学生葡萄酒品酒师的“爱与专”大学生创业两年赚70万大学生创业:种西红柿比农民好 销得比农民俏一个创业者在小米首发App的极品、曲折故事硅谷创业的华人守望者 —— 中国草根硅谷创业现状。
大学生返乡创业案例 篇4
家住江西省鄱阳县银宝湖乡大山村的操道元和何勇去年从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畜牧兽医专业毕业,回乡养殖秦州鹅。他们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不到一年时间,养殖的首批3万只秦州鹅销售一空,今年获利30万元左右。据了解,目前像操道元、何勇一样毕业后回乡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鄱阳县有1000多人。
近年来,鄱阳县对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从多个方面给予扶持。例如针对大学生创业融资难的问题,鄱阳县各金融机构在上饶银监分局的指导下,坚持对有想法、有特长、有项目、有举措的回乡创业大学生,做到发现一个、扶持一个,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最大限度地为他们提供政策上的优惠和资金上的支持。不久前,鄱阳县珠湖乡返乡创业大学生李翔,获得70万元政府贴息创业贷款。
大学生返乡创业案例 篇5
“我们合作社目前参与的村民中,有一半是贫困户。今年四五月卖出了18万多公斤木瓜,人均增加近6000元的纯收入。”近日,马山县白山镇兴华村润田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韦情告诉记者。
两年前,90后大学毕业生韦情作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决定:返乡种植木瓜。对此,父母和乡亲都不理解。
“大学学过种植技术,有一点理论基础,毕业前又在市场上作了调查,觉得种植木瓜前景很好,而且它的周期短,200多天就可以出产品了,资金周转快。”通过自筹40余万元启动资金,韦情和同窗好友欧学昌从村里流转155亩土地,开始种植大白皮水果木瓜。
两个创业的大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全用上了:采取水肥药一体化技术,花费十几万元建设了滴灌设施。2012年夏天,当地遭受了40多天的高温,滴雨未下。让村民们认为“花多余钱”的滴灌设施,保证了浇灌,木瓜获得了丰收。平时少有车辆的村子一下变得热闹起来,几乎每天都有大卡车进来装木瓜。
“没想到啊,90后种地居然这么有出息!”看到两个年轻人干得有模有样,村里的群众也起了种植的念头。今年初,经过村委牵线,韦情带领10名村民成立了润田种植专业合作社。
记者了解到,目前向合作社下单的有北京、上海、成都、重庆等地的大客户40多个,每个客户对木瓜的需求量一年都是50多万公斤。为此,韦情计划3年内把木瓜种植扩大到500亩,带动农户种植200亩,形成村里的特色支柱产业
大学生返乡创业案例 篇6
小朱从小生活在农村,对动物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2002年大学毕业后和大多数人一样去了深圳闯荡,由于专业不对口,小朱没有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再加上老家的父母年事已高,需要子女近身照顾,多方因素考虑之下,小朱决定回家创业。
小朱在外务工期间,曾在广州、深圳的农贸野味市场进行过详尽的市场调查,发现特种养殖业的市场潜力巨大,以野鸭为例,一只野鸭的市场利润是家鸭的好几倍但饲养起来却不会比家鸭困难多少。再加上自己本身就是养殖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支持,给了小朱创办养殖场的信心。小朱的养殖场位于湖溪乡东堆村中格田组,以养殖大雁、孔雀、野鸭、天鹅、贵妃鸡、野鸡、鸵鸟等特色品种为
再找不到病因,这批山鸡苗将损失殆尽,到时将给养殖场造成致命的打击,小朱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也和同行们沟通过,最后还咨询了相关的专家,最终确定山鸡是感染了一种混合疾病,可是这时500羽山鸡苗已近乎全军覆没,只幸存了几十羽。小朱没有时间伤心,他要保住这最后的山鸡苗,发现病因之后,小朱奋力治疗补救:每天按时对鸡舍清洗消毒;对山鸡苗定时注射治病药物,不眠不休的关注山鸡苗的健康状况;将病鸡进行隔离治疗,病死和重症山鸡及时清理,并撒上石灰深埋。考虑到幸存的山鸡抵抗力弱,小朱还在饲料里加入治病的药物并使用大灯进行保温,采用网床饲养减少山鸡与带菌粪便的接触,由于措施得当,病菌终于得到了有效控制,减轻了损失。
2005年,小朱通过和其他养殖户沟通养殖经验和实地调研发现孔雀养殖在我县还是一片空白,市场需求巨大,且孔雀养殖难度小但利润巨大,只要做好孔雀苗的保暖工作,养殖起来甚至比饲养家禽还要容易,所以这一次他又购买了100只孔雀进行养殖,积累了前几次的经验和教训,小朱小心翼翼的呵护着这批孔雀的幼苗,充分做好了幼苗保温、防病害和舍棚清洁等各项措施,养殖孔雀的效果很好,甚至还开发了孔雀的附加产品如孔雀扇、孔雀蛋、孔雀标本的经营业务。每当孔雀养成,开屏之时,五彩斑斓的孔雀扇成为了这个小山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吸引了无数人慕名前来观看。
经过几次危机,小朱意识到要想把养殖场做大做好,光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湖溪乡政府知道了小朱面临的困境,一是十分支持小朱回家创业的.行为;二是希望能通过小朱的养殖场带动周边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的路子。因此在养殖场的运营上给予了大力支持,积极为养殖场办理无息贷款帮助小朱渡过难关,还帮助养殖场修建了一条长约300米的“致富路”,总投资十几万元。并在2008年,为小朱的养殖场成立了专门的养殖专业合作社,共有二十余户贫困户加入,以“基地+贫困户”的形式带动贫困户加盟合作社进行特种养殖,小朱负责提供场地和技术支持,贫困户只需对养殖场的动物进行饲喂、消毒、清洁等工作,基地会统一负责防疫和销售工作。还帮助小朱开发起了旅游业务,现在已经有了放飞大雁、多彩孔雀、鸵鸟欢腾几个观赏项目。
养殖的难题解决了,如何广开销路又成了小朱的一块心病。为此,乡政府主动承担起了帮助养殖场打开销售市场的任务,先是印发宣传手册到县城的各大酒店商家争取供货权;又主动联系县城周边和其他省份的野生动物收购商前来小朱的养殖场洽淡珍野动物收购业务;还利用互联网成为惠农网的注册商家在全国范围内打开知名度;又帮助小朱在县城办了一个“湖溪珍野动物展馆”,大大提升了养殖场的知名度。
有了政府的帮扶,小朱在经营起养殖场来越发显得得心应手,现在养殖场已经把发展重心放到了广开销路上来,尤其是如何利用互联网平台对养殖场进行宣传成为了小朱每天思考的问题。在乡政府的推荐报名下,小朱成为了我县自主电商平台“赣货网”的注册商家,现在成为了一名电商新手,并成为了我县组织的电商培训班的一名学员,现在正努力学习电商知识,争取早日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用到自己的网店中去,让养殖场发展的越来越好,从而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加入进来,共同致富。虽然养殖场在以后的经营中还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是小朱相信只要自己能够坚持再加上乡政府的帮助,一定都能逢凶化吉,让自己的致富路越走越宽。
大学生返乡创业案例 篇7
三台县灵兴镇丰收村二组的王慧玲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后,家人本来希望她留在城里找个轻闲工作,但她却毅然回到家乡创业,建起果园,种植柠檬。她深信,只要努力,在农村也一样可以大有作为。
“种柠檬好管理,不费工,结合生态立体种植、养殖,效益也很好。”近日,在王慧玲的果园,正在采摘柠檬的她对记者说。一个个柠檬像鹅蛋一样大,黄橙橙地挂满枝头,林下,一群土鸡正在争抢食物。
利用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王慧玲承包了村里的40亩山地,开办了种植、养殖场。通过对山林的改造和综合利用,在种植了30多亩核桃后,又试种了2亩柠檬。为了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率,发展林下经济,她又在林下养土鸡,实现了生态立体种植、养殖。林下养殖既能使家禽有了一个栖身之地,又能给果树提供农家肥,一举两得。
王慧玲先后前往安岳等地考察取经,引进栽种了200株柠檬树。今年就是柠檬的丰收期,预计产量可达1.4万斤。“已经卖了一部分,收入5万多元了。柠檬挂果季节长,到春节还可以采摘,预计还可以收入2万多元。”她说,由于上大学时学的是农业,她把大学期间学到的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适合柠檬生长的技术。
王慧玲在村里种植柠檬成功,经济效益见好,这些村民都看在眼里。“我们从来没种过柠檬,现在种出的柠檬在市场上好销。还是大学生有眼光、有知识哦!明年,我也要种2亩柠檬。”村民李桂华羡慕地算起账,“市场上柠檬一斤卖5元,一棵柠檬能产70—80斤,2亩柠檬有约200棵,收入可达7万多元,这个效益好高!”
【大学生返乡创业案例(通用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