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为何高达31%退出市场?
大学生可以选择去就业,也可以选择去创业。创业,需要过人的承受能力,压力大是大学生创业者们的共同“心声”。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大学生创业者们面临着重重考验。
教育部29日在上海召开了全国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经验交流会。借此机会,记者走访了上海的几所大学,近距离接触到多位大学生创业者。
故事——“书生老板”闯市场
从复旦大学毕业的创业者们敢想敢干。“创业初期做梦想的都是工作上的事,心理压力特别大。”创业者小冯表示,家人并不理解他关于创业的决定。他和三个合伙人在家人的帮助下凑了约50万,再加上基金会的一笔资金,开始凭借专业知识进入商场“打拼”。如今他们坚持下来了,并且还在抓紧学习专业之外的各种知识。对此,复旦大学产业化与校产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赵文斌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在创业路上的大学毕业生们需要停下来,回到校园,学习工作中所欠缺的管理知识、市场拓展、财务知识和客户维护等各种知识。
上海交大毕业生曹洪涛在读研究生时就走上了创业之路——创办了一家为应届生找工作的网站。他告诉记者,他相信“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根据他的经历,创业者需要越挫败越兴奋的劲头来克服一次次横在眼前的困难,没有乐观向上的性格很难在创业路上坚持下去。
同样是来自上海交大的毕业生张艾的创业之路几经波折。他读研究生时开始创业,申请创业基金创办的企业曾经多次濒临倒闭,几番努力之后才化险为夷走到今天。他说,压力再大也要时刻自信,他得把自信传给共事的人。他现在不再像过去那样,把工作中遇到的种种不顺统统告诉爱人增加她的.心理负担,作为男子汉,他宁愿自己“一肩挑”。
上海探索——大力扶持科技创业 促进创新人才培养
上海市一直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扶持工作。据教委主任薛明扬介绍,2006年,上海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基金会秉承“鼓励创新创业,完善创新环境;推动成果转化,促进教育改革;激发创新潜能,造就创新人才”的宗旨,运用专业化团队,汇聚社会资源,在创业文化、创业研究、创业教育、创业项目等领域开展重点工作,传播创业文化、支持创业实践、推动大学生进行科技创业活动。迄今,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已先后设立了12个高校分基金会,在层次、类型、地域等方面涵盖了全市各类高校。
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理工大学是上海市推进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两所试点高校。据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徐飞介绍,学校2010年新建了创业学院,作为创业教育深入推进的有效载体。此外,还通过开设通识课“创新创业大讲堂”、连续12年举办创业计划大赛等探索多种创业教育模式。在上海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燕爽告诉记者,学校坚持创业教育的知识创新取向,已形成了“课堂教学—创新实验—项目训练—企业孵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学校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搭建学生创新创业的孵化平台,设立了虚拟制造技术平台、数控制造技术平台、电气自动化技术平台、医疗器械与食品安全技术平台、公共商务服务平台、女子职业教练营等六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创业项目服务平台,为科技创业学生提供便捷、完整、有效的服务。科技园还划出专门的学生创业公司经营场地,为符合学校创业定位要求的创业学生注册公司提供免费一门式服务。这些措施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支撑。
调查——大学生创业者学历和企业盈亏情况
复旦大学公布了“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复旦分基金”的一组调查数据,该调查关注了大学生创业者的学历、性别和注册企业的盈亏等情况。据此,我们或许可以了解到当下一部分大学生创业者们的真实状况。从学历情况来看,企业负责人中硕士占52%,超过了一半,本科生占26%,博士生占22%。从创业者性别来看,男性创业者远远多于女性,男性多达81%,女性仅为19%。81家注册的大学生创业企业中,盈亏平衡稳步运行的占25%,经营亏损正常发展的占25%,持续研发暂无营销的占10%,停滞的占9%,退出的占31%。
分析——企业出现经营困境的主要原因
复旦大学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整体来讲,大学生创业企业的发展已出现分化,具体分为三类:一、产生,销售稳步运营;二、研发型企业,处于研发周期内,无效益产生;三、市场发展不畅,经营停滞或退出。
企业出现经营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主要业务发展及核心竞争产品与市场相距较远,在没有现金流的情况下只能依靠资本金的支撑,发展较为困难或停滞不前。其突出特点是:创业时项目准备不充分;产品无法很快得到市场的认可,在资金缺乏的情况下,也未能及时随市场发展和需求进行有效调整。
复旦大学副校长桂永浩认为,创业是一种生活方式。在他看来,大学生创业者要有准备地创业,创业要“理性”;校园里要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业环境;扶持体系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要“水到渠成”、“顺水推舟”,而不是“拔苗助长”,在企业管理上要坚持以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关系。
【大学生创业:为何高达31%退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