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做生意原始道理不超十条
做生意的原始道理其实不会超过十条,就像炒股票永远是低位买进高位卖出一样。这些道理我都懂,但是真的只有受过创伤的人,对这些道理的理解才会更清晰,这个道理成为你的行为准则,所以你回到这里。
记者:这两三年,你个人有什么变化?包括结婚、生孩子等等。我听说你每周五无论多忙都会飞到台湾与家人团聚。这些回应到公司经营上,你最近在思考的重点是?
江南春:我觉得是两句话吧。第一句是“人生以服务为目的,赚钱是顺便”。以前我没这么想过,我觉得这句话对我在2009年之后感受特别深,以前我没这么清楚的意识,我也不知道人生以什么为目的,但现在感觉就很深,它已经变成一个企业的基本东西,就是你企业靠什么来发展,是以靠服务消费者的价值还是以满足自己野心为发展目标,有了教训和认真思考以后,我有了这句话。
记者:这个问题我想追问一下,现在不少中国创业者心态比较浮躁,但反过来看,你觉得如果一个企业家一开始就醒悟得这么早,还可能成什么大事么?
江南春:我觉得是可以的,大家目标都一样,都是要赚钱,扩大事业版图,但出发点不同,那为什么要以服务为目的呢?我举个例子,一个人卖面,他第一天就想我怎么把面做好,做到既健康味道又好,能让别人第二天也来吃,那么他赚钱是顺便也是注定的`。而第二个人呢,如果第一天就考虑我怎么把毛利做高,第二天怎么把面做成连锁,第三天就去想怎么上市,那么他公司亏本也是注定的。
回到分众也是一样,我认为分众第一阶段是发现了消费者价值,但五六年后,它开始偏离,而当你以满足企业家野心为目的开始追求市值提高而不是消费者价值的提高时,最后,你的市值会毁灭。永远不能把出发点调换,一是果,一是因,这就是所谓的“因果”。虽然现在分众的市值离我们最高峰时只有一半,但我觉得今天我们比当时最高点时要健康得多,市值已回到理性位置。像以前的做法,分众短期来看市值可能增加,但长期来说它是不会提高的,因为你没有给消费者带来价值。
记者:第二句话呢?
江南春:第二句话就是“这个世界是有因果的”,这个我体会很深。你知道有时候人会有很多想法,但今天种下的因,最后会变成果,比如收购兼并,公司可以扩大市值,但最后的果呢,你是在消灭市值。现在我们考虑去收购兼并时会想,啊,这公司5年后会怎样?以前可能就不会去想。
当时想什么?5年之后的事5年之后再说啦,那么这就是一个“恶”念,开始是好的,但最终结果一定会出问题,因为你没有为这个“果”负担责任。我体会很深的就是:这个世界一定是有因和果的,所以你今天就要去想明白,不要去想几年后你还在不在这个位置上做事。
我再举个例子,当年我们去收购手机业务时,你说我是不是就完全没意识到这个商业模式存在天然缺陷这种风险呢?
我觉得我是有一点模糊感觉的,但我觉得将来可能会转变,就好比是个“毛坯房”,中国很多事都是从毛坯房开始的,但做了后可以改造,所以当时虽然隐隐约约有过担心,我们想我们还是先做吧,慢慢会改变的,不管怎么样现在很赚钱嘛,三五年后再说啦,而这种做法就是你在开始时就没有把未来的事,当作你的责任来扛。
记者:有时人的确会有很多想法,你说在这种犯“大头症”情况下企业家应怎么去区分“恶因”和企业“试错”行为呢?我的意思是说,很多企业在发展几年后通常都需要做一些关键决定或“试错”,应该怎么区分这两种情况?
江南春:是的,企业是需要去试错,但问题是在你意识到某个风险后,是否有积极地去转变,或说你在收购时是否已把风险的转变想得足够清楚。当时为什么我这么做?我还是觉得:比如说,当时我是30倍市盈率,他5倍市盈率,我无法抵御这个诱惑,我觉得30倍吃5倍不刚好赚钱么,两三年之后他们商业模式可能自动会改,也可能不会改,但我当时已经赚钱了,那么,这就是个短期化思路。
记者:你现在做事要看长期?
江南春:今天我一定会去看长期,虽然也许我不一定能做到五年十年,也许七年我就下岗了,不创新就被股东要求下岗了,但今天我第一天肯定就会去想这个事。如果这个事情从长期而言是对的,那么短期即使它可能或甚至带来一些现金流负面化,我们还是会去做,因为世界是有因果的,如果你因是对的,那么即使你短期亏钱,长期还是会赚钱,如果事情是相反,那么即使你短期赚钱,长期还是会带来损害,你就不能去做。所以你看三年后我不仅没下岗,而且承担了手机业务收购的一切主要责任和后果,我们已经在承担,而这就是当年我们想法不够长期化的因果关系。
这是最近两年我想得比较多的东西,其实都是回到特别朴素的道理,做生意的原始道理其实不会超过十条,就像炒股票永远是低位买进高位卖出一样。这些道理我都懂,但是真的只有受过创伤的人,对这些道理的理解才会更清晰,这个道理成为你的行为准则,所以你回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