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秀的舞台 学生该不该留下
打开电视,面对荧屏正在上演的各种大同小异的“选秀”节目——“梦想中国”、“超级女声”走了,还有“我型我秀”接班。如今新一届CCTV中国模特大赛又拉开帷幕,仔细看下来,学生成为选秀的主力军。那些怀着明星梦的在校生,面对成名的诱惑,又背负着繁重的学习压力,无论是中学生还是大学生,都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选秀的舞台,我该不该留下?”同时,选秀的现状也让不少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困惑、担忧。
出名要趁早吗?
在群众路小学门口接孩子的小陈,正拿着一份选秀宣传单,看得十分投入。这是福州一家饮料公司举办的其品牌广告模特比赛的宣传单。小陈的女儿露露今年才上小学三年级,就被按照妈妈的计划,参加各种艺术培训班和选秀比赛。小陈认为如果孩子有当过“小明星”的经历,就比同龄人高一筹,将来升学就业都会有优势。所以要抓住眼前的机会一举夺冠。“报辅导班时我才知道,人家孩子从三四岁就开始培训,到6岁就可以登台,我又晚了一步。出名可得提前准备。”而露露小朋友对于“选秀”没什么概念,“我喜欢唱歌跳舞,像李宇春那样在电视上唱,让其他同学都会看到我。”
活泼可爱、能歌善舞的初中女生文文曾参加福建地区多场海选,为此她学会化妆、还染了头发,给自己起了艺名。只是在海选中屡次被淘汰。“我爸妈平常做生意,没怎么管我。我喜欢做什么都可以。参加比赛,是有上进心的表现,又不是丢人的坏事。他们为什么要反对?有时报名和比赛,正巧遇到学校补课。那只好请个假,逃课跑出来了。没办法,这又不是我想的。参加这样的比赛运气很重要,大家条件都差不多,运气好,遇到欣赏自己的评委就可以得高分。出名了,以后就不要非走读大学的路,我还真希望自己有张含韵那样的运气。”
琳琳初三那年的暑假,参加某个剧组演员的海选选拔,得到一个小角色后,被广告商相中拍摄了平面广告。进入高中后,陷入紧张的学习压力中,琳琳虽然向往明星生活,但同时又不确定自己是否一定要走演艺道路。她目前做两手准备:报考中戏、北电等表演艺术院校,但对于高考也要认真复习,即便是没能够被艺术院校录取,也要考上一般的大学。琳琳的父母明确地告诉孩子,表演的兴趣可以有,但是升学的要求是最重要的。
福州高级中学的高老师也遇过学生选秀的问题。“选秀对中学生来说,负面效果大于正面影响。毕竟没有多少学生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成功和失败,因为她们年龄小、接触社会的面较窄。”如果有学生想要参加选秀,高老师都会把家长叫到学校,安排学生、家长及班主任座谈,把选秀可能的遇到的结果和产生的问题都说清楚。这样可以尽量把风险降到最小。
打开电视,面对荧屏正在上演的各种大同小异的“选秀”节目——“梦想中国”、“超级女声”走了,还有“我型我秀”接班。如今新一届CCTV中国模特大赛又拉开帷幕,仔细看下来,学生成为选秀的主力军。
福州某中学李校长则完全否定学生选秀,“我不支持我们学校的学生参加这些比赛。对于中学生来说,学习才是最重要的任务。学校会组织一些比赛来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兴趣,作为课外活动的补充。但是这和选秀是不同的概念。那些商业运作的选秀活动会让学生迷失自己的价值观。有的家长认为选秀比赛获奖能够对升学有帮助,这是误区,学校不会把选秀结果纳入教育评价体系。”
如今各种选秀活动中,选手低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许多人宣称“成名就要趁早”。为此国家广电总局已经明确下令,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不得参加电视台的各种选秀活动,可是学生的选秀风并没有因此被遏制!中小学生的选秀现象,让无数家长和老师倍感头疼。
选秀是象牙塔里的一扇窗户吗?
处于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也是疯狂造星选秀运动中的追随者。比如最近的CCTV模特电视大赛里的参赛选手,十有八九是在校大学生。对于大学生而言,增加一定的社会经验和阅历,是成长道路中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但是不是应该都积极参与呢?这就要看各人的具体情况,见仁见智了。所有经历过大学生活的人都知道,大学的课业并不是想像中那么轻松。而要想毕业后找到好单位的话,就要不遗余力地在课余时间充电,不断地涉猎边缘学科的学习,以充实自己的专业。然而当前选秀之风泛滥,学生的心开始躁动,学习还那么重要吗?本来可以安坐教室、学习成材的大学生,现在还能安心读书吗?
在某职业技术学院学习的大一女生小丽也热衷选秀比赛。“我觉得无所谓,觉得好玩就来了。选不上也没有关系。我会珍惜每次机会。”至于选秀会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学习,小丽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大学里学习是很自由的。我考试前读读,就可以混过去。我们学校抓得不严。”小丽妈妈表示:“现在小孩读上大学,我也不怎么管,随她了。如果被主办方选上了,那就算推迟毕业也无所谓,只要有个大学学历就可以。我们做家长的只能是竭尽所能了。”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系的小王有自己的想法:“时代在变,人的观念也应当改变。难道大学生就应当仅仅埋头苦读,将学位作为大学期间的惟一目标。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就算具有专业素养,但是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弱,以后在竞争中也会被刷下来。为什么我们不能大大方方地参加比赛,‘秀’出自己的个性。而且我们学音乐的,就是需要这样的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我们获奖了,也等于是为学校争光呢。”
福州大学法学院的阿敏认为,大学生的任务是努力学习好本专业的知识,获得相应的学位。而参加选秀比赛肯定会与学生的课程发生冲突。能够成名的只有少数,还可能是内定的,大部分人只是被消耗了时间来娱乐别人。有那么多精力,为何不好好用来学习专业知识,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用得上。当明星不是我们大部分学生要走的路。像最近报道的清华学生韩永相参加山东卫视“天使任务”的选秀比赛,我就觉得有些不理解,有悖于清华“学风正气”的传统,丢了清华的脸。而且作为中国最高学府的清华,课业负担很重,参加这样的选秀活动难免会耽误课程。听我清华的一个同学说,清华可能以后都不会再让在校的学生去参加选秀活动了。
打开电视,面对荧屏正在上演的各种大同小异的“选秀”节目——“梦想中国”、“超级女声”走了,还有“我型我秀”接班。如今新一届CCTV中国模特大赛又拉开帷幕,仔细看下来,学生成为选秀的主力军。
以上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对待选秀比赛的基本态度。我们所要思考的是,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就业现状中,选秀是适合所有人的出路吗?是锻炼学生涉足社会最好的方式吗?
关键还是把握“度”
现阶段,没有门槛的大众选秀活动并不能全面反映选手素质。选秀中,光靠美貌和好嗓子是不够的,涉及的因素方方面面。现在的学生,热衷于选秀已经陷入了误区。在功利心和好奇心的驱使下,很容易让学生迷失自我。
老师们普遍认为,中小学生不太适合参加选秀比赛。现代社会的成才之路是多元化的,孩子若有演艺特长,老师和家长可创造条件加以指引。但是中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毕竟是学习,如果过度迷恋选秀,那么势必影响他们的升学和发展。
闽江学院数学系的陈老师觉得,选秀活动只是娱乐方式的一种。适当地参加选秀,确实能够增强自己的胆量和社会协调能力。对于各种选秀活动,不能简单地评价为“好”或“坏”,关键是要看选秀比赛活动的尺度。如果这个选秀适合自己,对学习影响不大,适当参加也无妨。在选择适合自己的选秀比赛的问题上,也存在实际操作的困难。因为大学生刚离开家庭,只身来到新鲜的环境,好奇心和求胜心很强。确实很难平衡学业、娱乐、爱好的关系。
由此可见,无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媒体,乃至整个社会,都应该把握好选秀比赛的尺度。作出合理的引导,让学生们对选秀比赛拥有更为理智的认识,这也能促进选秀比赛的健康化发展。
学生逃课报名参加“超女”比赛
随着“超级女声”选秀场移师到成都,超级旋风刮向蓉城。2005年,超女报名现场,数万女生从四面八方赶来报名,报名现场几乎天天能看到长达两三公里的长队。记者随机调查发现,在前来报名的女生中,在校中小学生占了80%,其中不乏高三女生拿着复习资料排队的。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逃课来报名的。从报名第一天开始,四川女孩对“超级女声”的热捧程度就令人吃惊。“太吓人了,人山人海!好像成都的女孩子都集中到这里来了!”附近守车的大爷说。据了解,除了成都的少女外,还有一些女孩是从绵阳、内江、雅安等周边城市赶过来的。记者在现场随机采访了100名女生,发现其中除10人是在读大学生、6人已参加工作、3人是由家长陪同前来还未上初中的小女生外,另外81人竟全是初中、高中(或职高)在校生。而前来参赛,大多数学生并未得到学校的允许。绝大多数学生笑着向记者坦言,她们是逃课来报名的,少数学生则是以“生病”为由请到假的。
打开电视,面对荧屏正在上演的各种大同小异的“选秀”节目——“梦想中国”、“超级女声”走了,还有“我型我秀”接班。如今新一届CCTV中国模特大赛又拉开帷幕,仔细看下来,学生成为选秀的主力军。
到2006年超女比赛报名时,为了避免过大的社会舆论压力,湖南台“超级女声”限制学生只能在周末报名。尽管如此,“超级女声”成都唱区报名点仍旧人潮涌动。报名前两日出现火爆场面。可是据了解实际人数比周末下降多了,原来是由于星期一不接受学生选手的报名,现场许多来参赛的学生都被工作人员说服到周末时再来。但是记者在超女的报名现场发现,仍然有不少人钻了“空子”。工作人员的审查并不严格,除非选手主动表示自己是学生,不然他们只会在检查身份证件之后就予以报名。当日,有两名来自重庆的高一学生,偷偷跑到了成都报名。她们没有告知家长,只是向老师请了一个病假,就带着300元钱跑来“圆梦”。因为她们都没有身份证,所以工作人员坚决拒绝为她们报名。
【选秀的舞台 学生该不该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