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后世博时代的营销模式
每天下班回家吃完晚饭后,出门溜达时顺便到小区附近的克莉丝汀门店买好第二天的早餐,是上海白领王松生活轨迹的一部分。世博会开始后,他却意外地发现,每当他七八点左右到达克莉丝汀的时候,可供选择的面包种类已经不多了。
“世博期间果然什么都很畅销。”不过王松也疑惑,热闹的世博园之外,难道也对小区里的克莉丝汀面包销售有影响?
世博的启示
王松的感受得到克莉丝汀董事长罗田安的证实。“其实,我们8个工厂24小时开工,却满足不了世博园内外所有门店的要求,所以只有优先供应世博园,园外的门店只好减少一定的供应量。”罗田安无奈地解释说,大约世博会结束后半个月,这种状况才能恢复。
“不是生产硬件能力不足,而是人手不够。”罗田安感叹道,世博给上海服务业带来空前繁荣,服务业人手普遍紧张。他计划开办一个烘焙学校,满足公司不断发展的需求以及社会相关人才需求。
从行业远景方面看,迅速增长的烘焙行业,面临人才瓶颈的压力越来越大,建立健全人才职业化培训教育体系,提高国内烘焙培训教育水平等问题亟须解决。
罗田安也表示,销售人员比较好找,但是培养一个烘焙师却不是短期可以完成。克莉丝汀现有的烘焙师基本都是靠内部培养的,但是要不断发展行业,还需要更多的专业烘焙师。
他希望世博后通过开办烘焙学校,让克莉丝汀在将来的研发上更进一步。
商业模式的转型创新
在世博营销中的收获不仅是人才感悟。通过与国外同行的交流,罗田安已经确定,将原有商业模式扩展为五大商业模式,分别是人气专卖店、好邻居店、地铁商业模式、旗舰店和糕点堂吃店。
对于面包糕点店来说,选址和商业模式都是盈利的重要选项之一。除了占领城市核心区位置外,即使是在偏远一点的社区,克莉丝汀也早早布下阵局,有时候有的店两三年都不太挣钱,“这叫养店”,罗田安说。从战略布局上考虑的思维,让很多门店厚积薄发。
比如2号线地铁店,几年前2号地铁线人流少,店的盈利状况不佳,但现在店面却是人潮涌动。现在克莉丝汀已与上海地铁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在沪地铁1、2、3号线站内开设了16家地铁店,同时在各条轨道线车站附近数百米范围内也设立了近50家门店。
在商业模式上,作为世博会指定糕点面包供应商,必须拿出创新的理念和方法。为实践这个理念,在今年3月欧洲举行的以“创新”为主题的烘焙食品展中,罗田安发现具有创新意识的烘焙概念,消费者可以亲眼看到点选的菜色组合,并在眼前制作完成立即食用。
接着世博会的`影响,克莉丝汀这项创新引领消费者烘焙美食的新体验,被规划为克莉丝汀创新产业模式之一,在世博园的旗舰店里这套创新已经亮相,并且也在徐家汇地铁站的克莉丝汀旗舰店出现。
“口碑营销”效果大于直接收益
世博会闭幕了,不过曲终人未散。
后世博时代,世博局对场馆还需重新规划。征询意见时,世博局问是否有商家愿意在世博结束后继续留驻原来的店面,一直负责世博项目的杭国凤心里没底。罗田安认为,一定要保留世博轴附近的一号和二号门店,还建议杭国凤去留意一下,中国馆附近的商铺,是否有商家决定不再续租,克莉丝汀愿意承租下来。
从世博会中赢利,并不是克莉丝汀的全部目标。克莉丝汀更看重的是借世博会的机会提升品牌效应,也就是打品牌和树口碑,达成更佳的“后世博”效应。虽然世博园外的门店销售额整体上升,获利胜于园内,但罗田安认为入园游客的“口碑营销”效果,将远远大于直接收益。
对于罗田安来说,世博更是一个绝佳的锻炼队伍的机会,通过这次世博全面动员,从生产、运输、销售、服务、内部管理等都全面上了一个大台阶,形成的“世博经验”、“世博标准”和“世博营销模式”,让克莉丝汀的视野更加广阔,更加专业化并与世界接轨。
已有800多家门店的克莉丝汀对未来怀有更大的抱负,“在中国开1万家克莉丝汀还嫌少。”罗田安相信,随着中国人生活质量的提高,与国际生活方式的更加接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可能会放弃烧饼、稀饭、油条,选择面包牛奶餐,此外随着中国这样的大陆经济体的不断发展,中国人对未来时间管理的更加精细,省时、健康的面包餐可能会成为白领的普遍选择。
【迈向后世博时代的营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