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需要荣誉感
大学生创业是潮流,不可阻挡。大学生创业,一方面需要社会建立有效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帮扶机制,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大学生的个体素质、自身能力和良好的心态。
时值7月,2008届高校毕业生将陆续走上工作岗位。在“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这种就业体制背景下,大学生的择业日趋多元化。有些毕业生选择去农村或西部地区开辟新天地,有的则坚守大城市寻找发展空间,还有的选择自主创业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总体而言,选择自主创业的凤毛麟角。
价值认同,创业之舟的引擎
大学生不走自主创业的道路,其原因是多方面的。2008年5月,笔者在对北京理工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这三所高校的465名本科毕业生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时发现,对于“目前大学生创业的主要障碍是什么”这个问题,11.5%的毕业生选择“创业意识和勇气缺乏”,36.9%选择了“资金缺乏”,8.3%选择了“技术缺乏”,1%选择了“家人反对”,25%选择了“社会关系缺乏”,10.9%选择了“政策不熟悉”,5.6%选择了“户口社会保障无法解决”。可见,影响大学生创业的有客观性因素,也有主观性因素;有个人方面的因素,也有宏观环境方面的因素。
在诸多影响因素中,有一个因素不容忽视,那就是价值观。很多毕业生没有认识到大学生创业的真正意义。对于“您如何看待大学生创业”,17%的毕业生认为创业是“走投无路的一种选择”。
认识的缺失直接影响了创业准备和创业能力的培养。KAB是由国际劳工组织和共青团中央引进的大学生创业课程,它为大学生提供最基本的创业知识积累和能力训练的机会。由于开设时间不长,目前各高校KAB教育的资源非常有限。但在笔者每班35人的KAB课堂上,经常有同学缺课。这样,自然会导致创业能力不足和技术的缺乏。
同样,由于认识不到位,也缺乏主动了解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相关政策的动力,也就是说,“技术缺乏”和“政策不熟悉”两项近20%的影响因素也与认识缺失密切相关。“资金缺乏”是大学生作为新增劳动力共同面临的问题,“社会关系缺乏”和“户口社会保障无法解决”则是宏观环境方面的制约,都不是大学生自己所能左右的;而内因是决定事物发展的主要方面。因此,认识缺失或者说价值观缺失,成为当前大学生创业不足的重要原因。
大学生关于创业价值的认识的缺失,有其客观的社会基础。一是传统观念的影响。受“学而优则仕”传统观念的影响,机关和事业单位成为当今大多数大学生施展抱负的首选舞台,这可以从“公务员热”日益升温中得到印证。如果无法如愿,进入大型国有企业或外资企业就成为他们的次优选择,接下来是进入中小企业,直到走投无路才可能想到去创业。总之,在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心目中,创业的价值很低,有些大学生甚至认为“创业是不体面的事”,宁可失业也不去创业。
二是社会环境的影响。目前大学生创业也没有完全得到社会的认可。高校创业教育普遍出现了“一热两冷”的现象,即就业指导人员和创业教育授课教师热情很高,而很多大学生反应冷淡,高校领导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有些高校为了保证一定的就业率,更倾向于大学生去就业,而不是去创业。很多家庭对于自己子女在就业与创业的选择上,也更倾向于前者。显然,这不利于大学生正确的创业意识的形成,也不会为将来创业作出必要的准备,于是很多潜在的企业家就被扼杀在摇篮里。
当然,认识到大学生创业的价值与开展大学生创业活动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其中,还需要大学生认真学习,培养必需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也需要相关制度的配套改革,为大学生创业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如高校应提供高质量的创业教育,政府应出资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并促进人事制度改革以妥善解决创业大学生的户口档案和社会保障问题等。但是,正确认识到大学生创业的价值,可以说是大学生创业之舟的引擎,尽管在未来漫长的旅程中可能会遇到惊涛骇浪,但它毕竟已经扬帆,一定会风雨兼程地驶向彼岸。
如何认识大学生创业的价值
事实上,在我国当前的情况下,大学生创业对于实现大学生的人力资本价值、落实“创业带动就业”战略、推动经济结构的演变与升级、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推动大学生创业,必须使大学生发现创业的价值,也使众多高校和家庭认识大学生创业的意义,形成一种良好社会氛围,促进大学生创业。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如果无法接受现有的单位或者没有单位接收,自己创业就成为一种现实的选择。我们把出于就业压力而被迫进行创业的情况称为被动型创业。它实现了由“单位雇佣”向“自我雇佣”的转变,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传统就业形式的一种替代。高等教育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最基本形式,其价值得以体现的前提是实现就业,即实现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否则,这种高素质的劳动力就无用武之地、无法获得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同时,这种处于闲置状态的人力资本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贬值。通过自主创业,大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得到了应用,人力资本投资的价值得到了体现。
还有一种情况,有些大学生即使有很好的用人单位而不接受、偏偏选择了自主创业。我们把这种出于自己的偏好和志向而进行创业的情况称为主动型创业。根据奥肯定律,劳动力需求的水平,在动态意义上主要取决于经济增长。而我国目前存在着国企职工下岗、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三大就业问题,限制了经济增长。通过创业,大学生不仅本人实现了就业,还为其他人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据统计,平均1个人创业可以带动5个人就业。大学生作为我国的优质人力资源,其创业可以更好地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从个体的角度来看,大学生创业在更大程度上实现了人生价值,达到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实现自我的最高层次。
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萨伊三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第四大生产要素---企业家才能,突出了企业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如果大学生受雇于某单位,作为一名普通员工,其自身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受到一定的限制;如果创业,大学生作为企业家,会在企业的决策与运行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根据市场规则,有市场才有创业机会,而有市场则意味着该产品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创业就填补了生产和供给方面的这种空缺。从资源流动的角度,大学生创业促进了资源向更稀缺领域的配置,也就是说,实现了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改进。从产业更迭的角度,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需求会出现一些新的变化,大学生凭借较多的知识、技能以及特有的激情,能顺应时代潮流而创业,推动了朝阳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经济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根据库兹涅茨曲线,收入差距随着经济发展而呈现出先扩大、然后缩小的态势,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创业行列,将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贫富差距的缩小。同时,财政收入也会随着经济发展而增加,推动了公共事业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更好地实现了经济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另外,创新是大学生创业的基本构成元素,一个大学生创业比较活跃的社会,也就是一种创新型的社会、一个充满朝气与活力的社会。显然,大学生创业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清新活跃的社会风气,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大学生创业具有很高的价值,从事创业活动是一件很光荣的事。十七次大会报告提出的“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战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为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大学生具有较多的知识与技能,肩负着崇高的历史使命,应该响应时代的召唤,成为创业的主力军,奏出创业的伟大乐章。
【大学生创业:需要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