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粉笔,养活了一个村
刘垸粉笔产业起源于刘垸村。上世纪50年代,当地人开始制作粉笔,他们挑着担子、拉着板车到周边地区兜售,一年能卖出2000来箱。改革开放后,村里涌现出70多户粉笔专业户,有的自产自销,有的则为上海、广东等地客户贴牌生产。
如今,刘垸村1000户中有900多户从事粉笔生产经营。走进刘垸村,随处可见正在晾晒的粉笔,赤橙黄蓝白绿紫,五颜六色,圆形方形三棱形,形状各异。
看到市场的变化和信息以后,我自己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创业,组建湖北省应城市刘垸文华粉笔有限公司,实现公司加产户的方式相结合,帮大家找销路,跑市场,做分析,开始了网上电子商务,将自己的`产品发往全国,刚开始是非常艰难的,但是看到后来,也在一天一天的在变好起来,现在刘垸村却变成点石成金的“神笔”:年产销量超过500万箱,占了国内市场80%的份额,并出口到俄罗斯、蒙古、韩国等地,年销售收入过亿元,成为“全国粉笔第一镇”,中华粉笔第一村的美誉。
接受新华日报采访:
新华日报记者邹伟报道:2月23日当记者走进黄滩镇刘垸村,看到文华粉笔公司刘大锋总经理把一箱箱粉笔整齐有序地装上一辆辆货车,运往蒙古、俄罗斯和非洲等国家和地区。
来到公司里的生产车间,只见这里从事粉笔生产的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调制机器、点浆铸型、平摊晾晒粉笔,几位装盒的工人们也正在紧张熟练地分检打包,大家忙得不亦乐乎。
放眼望去,村子里随处可见正在晾晒的粉笔,赤橙黄蓝白绿紫,五颜六色,圆形方形三棱形,形态各异。
今年25岁的刘大锋,大学在外学习了几年,一心想着自己可以为自己的家乡做点贡献,在他的心里,他知道,只有大家富有了那才算真正的富有,那才算是真正的为家乡的父老乡亲谋幸福了,着想了,刘垸村是一个专业的粉笔村,从事粉笔生产加工的产户已经有快50多年了,回家后刘大锋申请注册了文华牌商标,通个网上贸易销售,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粉笔大王。
不起眼的小小粉笔,在黄滩人手中居然演变成了“点石成金”的神笔,在全国20多个省市都有她俏丽的身影,曾一度远销蒙古、俄罗斯和非洲一些国家,年销售量达500万箱,产值过亿元。
据统计,截至2月底止,该村今年已外销黄滩粉笔25万箱,实现出口创汇250万元。
生产加工粉笔是刘垸村的传统产业,他们在没有优势资源的情况下,利用技术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将传统的七彩粉笔更新成15彩粉笔,并在原书写型的基础上开发出智能玩具型、知识运用型、灭虫杀菌型等三大类多规格无、微尘粉笔,出口创汇。已形成了集粉笔生产、模具开发、印刷包装、运输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实施了粉笔集团化、规模化生产。
为了将粉笔市场做好做大,文华粉笔公司将全村1000多户生产粉笔的农户集中组织起来,组建了以文华粉笔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粉笔集团。集团公司为农户提供生产、经销、税收等全方位服务,还对粉笔包装、制作、上浆、着色等分期分批地予以技术培训,搜集市场信息,按市场需求改进粉笔质量。
目前,刘垸村投资300多万元,建成了一个占地40多亩的中南地区最大的粉笔专业市场。已吸纳了各类粉笔经营户300多户到此居住经营,全市2000多家粉笔加工专业户和省外粉笔经销商和她建立了业务往来,刘垸村也一举成为应城市有名的粉笔专业生产村,该村粉笔经销队伍遍布全国20个省市,通过网上营销,其粉笔产品外销全国各地及蒙古、俄罗斯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可实现400万元,产值过亿元,转移农业劳动力3000多人。
刘垸村民们正是依托粉笔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产业依托,点亮“神笔”,描绘着新农村璀璨文明的和谐宏图。
正是依托粉笔产业,刘垸文华粉笔经济开发区已经成为应城市最有特色的旅游经济带中段,刘大锋面对记者说到,今年以来,刘垸村抓住粉笔文化,以旅游观光、生态建设为重点,走旅游持续开发这条路。他们以服务应城市旅游为目标,大力改造集镇道路,拓宽产业和外界的路子,做好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对环境整治环境保护,对临街房屋按照新农村建设风格实施统一包装,建设起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粉笔文化、粉笔展览,特色旅游,等内容为主的致福格局,逐步建成应城市旅游经济带上一个靓丽的旅游节点。
小粉笔让不少产户“荷包暖起来了”,大伙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了,刘大锋的脸上也总算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小小粉笔,养活了一个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