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米3男人开面馆月入万元

1米3男人开面馆月入万元  ■人物档案   姓名:刘牧  年龄:33岁  职务:老武汉蔡甸面馆(又名舒服面馆)  创业格言:自食其力  5日上午10:30,烽火村老武汉蔡甸面馆还是门庭若市。“老板,下碗牛肉面。”“好咧。”高声答应的是一个比…

1米3男人开面馆月入万元

  ■人物档案
  姓名:刘牧

1米3男人开面馆月入万元

  年龄:33岁

  职务:老武汉蔡甸面馆(又名舒服面馆)

  创业格言:自食其力

  5日上午10:30,烽火村老武汉蔡甸面馆还是门庭若市。“老板,下碗牛肉面。”“好咧。”高声答应的是一个比炉子高不了多少的年轻男子,他皮肤黝黑、身着背心短裤,可手脚麻利,左手操起沥斗,右手揭开锅盖,抓了一把热干面放进锅里,不到一分钟,牛肉面就端到了客人面前。

  他叫刘牧,四肢健全,可身高仅1米3,这是遗传,他的父母、姐姐都很矮。武汉禁麻后,他失业了,靠低保维持生活,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2005年4月,不甘于此的刘牧在烽火村开了一间小面馆,并主动退出了吃低保的行列;现在,这家小面馆每月净收入近万元,刘牧一家也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开间小面馆自食其力

  武汉禁麻后,刘牧曾想自食其力养家糊口,可找工作屡屡受挫,因为一家人都是残疾人,社区特意给刘牧办了低保,每月可领200元生活费。

  那时,刘牧有一个亲戚在老家蔡甸开酒楼,牛肉面卖得很火。刘牧也想开间小面馆,维持自家基本生活。2004年8月,他到亲戚家的面馆学手艺,别看他个子小,可苦活累活都抢着干,7个月下来,卤牛肉、下热干面、牛肉面、做烧麦等早点手艺,全都学到了家。

  几经考察后,次年4月,刘牧的面馆在烽火村集贸市场旁开张了。“闹市区的门面租金和转让费高得吓人,我没有那多钱,也不敢贸然投入。”烽火村偏是偏一点,可70平米的房子,年租金才1.5万元,还没有转让费,周边也聚集着大型的小区、工厂和公司,应该养得活自己这个小本生意。

  刘牧说,这是第一次创业,投入小,心里的压力也轻一些,即使开不下去了,损失也不会太大。

  机智应对度过半年艰难期

  面馆开起来了,可日子并不好过,尤其是最初半年,刘牧都有些熬不下去了,“面馆月月在亏,各种麻烦都来了。”

  由于不了解政策,连续三四个月,刘牧未主动缴税,险些因此关门。幸好他户口所在的紫阳街社区负责人得知他的困难,主动帮其办理《再就业优惠证》,帮他免去了三年的税费。

  因为个子小,面馆一开业,刘牧就遇到当地的小混混擂肥。一天,一位年轻小伙子吃完牛肉面后,称肚子疼,非要刘牧赔钱。中午,对方又来了,还带来两个年轻人。无奈之下,刘牧打了110。对方将粉面全部打翻在地,扬长而去。刘牧说,“一下损失百把块钱。”但他坚持认为,报警是最好的解决办法,硬碰硬或太软弱都会让事情变得更麻烦。

  那时,刘牧的面馆周边已有十余家成熟面馆,做过厨师的表哥和他一起守店,最好时一天只卖40碗面,毛利才30元,除去水电房租,根本赚不到钱。

  店里生意不好,刘牧也很着急,他分析,做早点,除了味道好,还要品种丰富,才能吸引更多顾客。于是,他又请来下岗的姐姐,一家人齐上阵,除了面、粉,连烧麦、蒸包子、饺子、面窝、冷饮都上了。慢慢地,店里的生意开始好转。

  面窝贵两角仍有回头客

  最近几年,柴米油盐各种佐料争相涨价,有些面馆贪便宜,用地沟油和酱油降低成本,而刘牧却坚持咬紧牙关不掺假,他的理由很简单,“我有这个面馆很不容易,全家都指望它了,得做长久生意,一定要珍惜。咬牙也要坚持。”

  刘牧说,别看那些原料便宜,可做出来的东西口味就是不一样,“学艺时,师傅就强调过,千万莫用‘水货’佐料,看上去成本低了,可口味就差很多。其实划不来。”为了保证早点口感好,他一直坚持用料货真价实,早点价格也比别家贵,如面窝卖8角一个,比别家贵2角钱,可顾客并未因此流失。

  刘牧喜欢当着顾客的面倒油,“我用的油都是从超市买的壶装油,倒进锅里清澈见底,客人看得见,吃着也放心。”

  对于刘牧而言,其实可节约成本的地方很多。他以炸面窝为例,20斤米可以炸300个面窝,锅里只用倒7斤油,炸完后,剩下的油已没有几两。他得出一个经验:每天一定要记账,各种原材料的用量有多少,周末和平时的差别有多大,最高峰时一天用多少,这样,每天就能按量购买原材料,既保证了食物新鲜,又避免浪费。

  刘牧面馆隔壁是烽火酒家,两个月前才开张,据附近居民称,它的前身也是一家面馆,3年间,这家面馆换了14个老板,均以转让告终。

  生活从凌晨两点开始

  现在,刘牧的店每月的纯收入可以达到8000元到1万元,不仅养活了一家5人,店里还请了2名工人。

  开面馆很辛苦,刘牧的一天一般是从凌晨两天开始,下午一点才结束。为了保证所有原材料的新鲜可口,他们的材料都是当天准备,刘牧负责卤牛肉、调制炸面窝的米粉浆,炒当天要用的榨菜肉丝。这些工作必须在5:30左右完成,6点左右,就有上早班的客人来吃面,7点到9点是一波高峰期,这时,客人一般已在店门口排起了长队,负责下面的刘牧一刻不能停歇。中午11:30到下午1点又得忙一阵,忙完了,刘牧和大家才能收拾好店子回家睡觉。

  尽管只有10岁左右男孩的身高,但刘牧从来没将自己当成残疾人看,“我是个成年人,做这些是应该的。”

  刘牧对于每天“家——面馆”两点一线的生活很满足。“武汉的夏天像火炉,吃低保时,家里有空调也不敢用;现在好了,空调岔着用。”让刘牧开心的是,以前总是接受别人资助,现在终于可以回馈社会了,汶川大地震的第二天,他就到市红十字会捐了1000块钱。

  上周五,刘牧拿到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面馆也有了新的规划:把煤炉换成酒店用的煤气灶,这样火力更足,高峰时客人不用久候;另外还要添置一台保温车,店里的品种还可以更丰富。刘牧说,“我要让客人吃得更舒服。”
 

【1米3男人开面馆月入万元】

关于作者:aifenlezhuancy

大学生创业-女性创业-创业故事--鹏子项目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