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融资过程八个关键环节
如何进行融资风险防范?企业融资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企业在进行融资项目规划时就应当充分考虑到控制融资过程的各个环节,在确保顺利实际等有关过程的注意事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盘点融资过程八个关键环节,参考一下。
一、融资前的需求分析与评估环节——要公正
所谓事前评估是指企业对其是否需要融资进行评估。例如,为了资金周转和临时需要,企业需要融资;为了添置设备、扩大规模、引进新技术和开发新产品,企业需要融资;为了对外投资、兼并其他企业,企业需要融资;为了偿付债务和调整资本结构企业需要融资;等等。
是否需要融资也不是完全由上述原因决定的。比如,企业经常会面临一些临时性的资金需求,但是这些需求所需资金不一定非要通过融资来解决,因为企业完全有可能通过盘活流动资产,通过自有资金来解决这些需要。这时企业就应当比较使用自有资金和使用外来资金对企业的影响,如果有好的影响,就使用;反之则不用。
在决定使用外来资金后,还应该在融资需要的基础上比较投资收益和资金成本及其与之相对应的风险是否相匹配。例如,投资项目未来的年均报酬率(或年均利润率)是多少?通过融资活动占用资金所付出的代价(或称资金成本率)是多少?企业需要承担哪些风险?这是企业管理决策层最为关心的。因此,企业财务人员在开展融资活动之前,必须对未来的投资收益作一个较为可靠的预测,只有当投资收益远大于资金成本且与之相对应的风险可承受的前提下,才可以确定展开融资活动。
二、融资渠道与方法的选择环节——要慎重
在这个环节,企业应就其融资的一系列细节问题进行决策,这些细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测算融资规模
当确定企业需要融资后,接下来要做的是估算融资规模。如何估算融资规模,本章的第一节已经有专门的论述。作为企业财务人员,不论通过什么渠道,采用什么方式进行融资,必须事先仔细估算资金需要量。只有这样才能使融资数量与投资数量相互平衡,避免融资不足而影响企业的投资效果或融资过剩而降低资金的效益。
(二)选择融资方法
估算出融资规模后,企业就要寻找合适的融资方式。可供中小企业使用的融资方式从大的方面来讲无外乎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种。所谓企业内源融资,主要是指通过计提折旧和留存利润而形成的资金来源。这部分资金是企业内部“自然”形成的,占用它们虽然也会发生资金的使用成本(机会成本),但是却不需要支付融资费用。而外源融资是指在企业内源融资不能满足需要时,从外部融入形成的资金来源,包括银行借款、发行债券、融资租赁和商业信用等负债融资形式与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等权益融资形式。外源融资不仅要支付使用成本,还要支付融资费用,所发生的成本相对内源融资要高些。因此,企业不要急于到外面寻找资金,而是应在充分考虑内部资金来源是否可用之后,再考虑外源融资问题。
由于企业融资可以采用的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融资方式,其融资的难易程度、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也是不同的。既然要从外部融入资金,企业就必须考虑融资以后应当保持一个良好、合理的财务结构和资本结构,使得财务风险处于安全水平,同时综合资金成本又有所降低。在这种总体的融资战略下,企业应当设计多个融资方案,对这些方案进行财务上的优劣排序,以便在具体的融资实践中实施动态选优。
在选择融资方式时还要考虑我国和企业的基本情况,切不可照搬国外经验。比如在国外,企业家在选择融资方式时会运用大量的数学模型,通过很多实证分析来做出决策。不可否认,这些方法和模型确实有其科学性,但中国的市场毕竟不同于国外的市场。个人信用体系不够健全,很多本属于市场个体的经济部门行政色彩较为浓厚,可用的融资工具形式较为单一、不够丰富等。各种不同行业企业之间、同行业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同类企业在不同地区之间的融资方式也各有所不同。因此,中小企业管理者在使用融资方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条件的假设前提及应用环境,通过适当的修改后再使用。
一般来讲,对短期经营产生的流动资金需求,企业应当尽可能利用赊购等商业信用方式来解决。必须从外部借入的短期资金,企业要在谨慎的现金预算基础上作好到期偿债计划,然后以比较优惠的利率获得短期融资(如信用额度、周转信贷协议等方式),切不可贸然进行短期融资,当到期无法偿债时又通过高成本、高风险的长期融资来偿付短期债务。这样,必然会导致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和财务风险增大。
对生产和资本经营产生的长期资金借贷需求,如前文所述,企业必须充分利用内部资金来源,在以较低的资金成本和尽可能低的财务风险为融资目标的前提下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三)确定融资对象
融资对象是指融资工作的对象,并不仅仅是指资金供给者,而是指所有融资活动中的参与者或影响者,比如政府机关、金融中介机构等。融资对象受融资渠道的影响,融资渠道多,相应的融资工作对象就多。因此,选择不同的融资渠道和方式,融资对象就不同。比如,选择银行信贷,融资工作对象就包括银行有关部门和人员、政府机关的有关部门以及中介机构,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公司)、信用评级机构、资信调查机构等。又如,申请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相应的工作对象就是技术专家、推荐单位、创新基金管理中心、银行、评估中介机构以及当地科委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在确认融资对象时,一定要进行有关的信息收集和咨询调查活动,熟悉每一种融资渠道的运作程序,明确谁是资金供给方的决策者、影响者和操作者。中小企业,特别是一些小的企业,由于对融资市场的不熟悉,在需要融资时,往往不知道找谁,从什么地方做起,或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没有取得融资成果。其主要的症结就在于此。另外,在确认融资对象时,还需注意一些潜在的融资对象,比如,就当前的一次融资项目,可能银行不是对象,但就长期看,企业很可能会和银行打交道。因此,企业从整个融资战略来看,也应确定银行为工作对象,通过有意识的接触,达到减少信息不对称的目的。
三、确定融资数量与期限环节——要实际
有人说,在下棋时仅能看透一二步棋路的人只是初级棋手,能看透三四步棋路的人方能被称棋师,而能一下看透五六步以上的棋路的人才有资格被称为高级棋师。其实中小企业融资和往往是下棋是一样的,真正的融资高手要想“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就必须站得高看得远。要确定融资策略就要把握以下两点:
首先:资金数量上追求合理性。
对以股份公司为代表的大企业来讲,融资的目的在于实现最佳资本结构,即追求资金成本最低和企业价值最大;而对中小企业来讲,融资的目的是直接确保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资金不足会影响生产发展,而资金过剩也会导致资金使用效率降低,形成浪费。由于中小企业融资难,所以经营者在遇到比较宽松的筹资环境时,往往容易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错误。但如果筹来的资金用得不合理或者并非真正需要,那么就会发生本末倒置好事就变成了坏事,企业反倒被过度的融资所累,可能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进一步影响融资能力和获利能力。
其次:资金使用上追求效益性。
中小企业在融资渠道和方式上不像大企业那样存在较大的选择余地,但这并不是说中小企业只能“饥不择食”,一味的仰人鼻息。相反,由于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弱以及筹资困难较大,更应该对每笔资金善加珍惜权衡,综合考虑企业自身生产经营需要与所融资金成本、融资风险及投资收益等诸多方面的因素,进而把资金的来源和投向结合起来,分析所融资金成本率与投资收益率的关系,尽可能的避免融资决策失误。
四、确定融资种类与资金结构环节——要合理
中小企业的资金运用决定资金筹集的类型和数量。我们知道,企业总资产由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部分构成。流动资产又分为两种不同形态:一是其数量随生产经营的变动而波动的流动资产,即所谓的暂时性流动资产;二是类似于固定资产那样长期保持稳定水平的流动资产,即所谓的永久性流动资产。按结构上的配比原则,中小企业用于固定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上的资金,以中长期融资方式筹措为宜;由于季节性、周期性和随机因素造成企业经营活动变化所需的资金; 则主要以短期融资方式筹措为宜。强调融资在资金结构上的配比关系对中小企业尤为重要。有关调查显示,中小企业的融资失败案例中很多并不是直接由于资金不能筹措而致,而是由于经营者不了解各种资金的特性而将短期资金不恰当地用在了长期投资项目上。
五、融资资料准备与包装——要适度
准备硬件材料,展示企业价值。公司的无形资产,如产品的测试和鉴定;企业标准的制订;专利、商标、著作权的申请;科技成果鉴定;科技进步奖的评选、企业信用的评级;重点新产品的申请;重信誉、守合同的评比;出口创汇企业的评选;然后是ISO9000质量体系认定;高新技术项目(企业)或软件企业的认定;知名专家顾问等都是企业最有说服力的硬件材料。
借助外部资源,充分包装。包装不是作假,而是通过详细分析,评估本企业拥有的核心技术,生产市场方面的优势、劣势,发展潜力,财务状况,把本企业的内在价值充分挖掘出来,这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价值发现。同时借助外部资源,如邀请有行业专家、知名人士等加入项目组,成为顾问等。
六、融资沟通与谈判环节——要冷静
在这个阶段,已经制订好融资计划的中小企业要和资金供给方见面,就资金的使用价格、期限、提供方式、还款方式等细节进行协商,资金供给方也要就是否提供资金做出决定。
为了达到融资目的,企业一定要对这个环节予以充分重视,在谈判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谈判中也要注意应有的技巧。
七、融资组织实施过程与管理环节——要细致
为了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行或者确保企业投资项目如期进行,必须使融通的资金按计划的时间、计划的数额进入企业,否则,企业融资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如果资金提前流人企业,就会增加企业的财务成本,如果资金延后流人企业或流入的数额不足,必将严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或投资计划。因此,融资决策以后,应及时实施融资计划,对融资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同时,由于融资活动受制约的因素很多,企业能够把握的只能是企业内部,而企业外部因素的变化,即融资过程中融资环境的变化,企业是无法控制的,除了在融资决策时进行必要的预测外,企业还要对融资过程进行监控,以及时进行融资活动,或及时改变融资计划。比如,在进行银行信贷,发现费用、时间用去大半,但贷款取得的前景仍不明朗,这时就应该及时调整融资计划。
融资进度管理,应从融资所需的工作量、时间、费用三方面来把握。首先,从融资工作量看,融资项目的完成需要各个子项目的完成来支持,并且各子项目有先有后,有难有易,如企业申请银行信贷,就有企业提出贷款申请、银行审查申请、签订借款合同、企业取得借款和借款的归还五个步骤,而每一步骤又涉及一些具体工作,如在银行审查借款申请阶段,企业要协助银行及时提供相关资料。其次,从时间上看,企业应制定融资项目的进度表,使融资在规定时间完成规定的工作量。从费用看,企业应对融资活动中产生的费用进行有效控制,在融资决策考虑总融资成本时,应列出相应的融资活动费用预算,使融资严格按预算执行。
八、融资风险防范与全程控制环节——要敏锐
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存在风险,企业必须根据金融市场、汇率市场变化和国内国际融资环境等情况,灵活掌握风险规避方法,及时转嫁风险,尽量控制风险的发生及扩散,降低风险损失金额。
拓展内容
创业风险融资过程
一、搜寻投资机会
投资机会可以来源于风险投资企业、自行寻找、企业家自荐或第三人推荐。
初步筛选:风险投资企业根据企业家交来的投资建议书,对项目进行初次审查,并挑选出少数感兴 趣的做进一步考察。
调查评估:风险资本家会花大约六至十周的时间对投资建议进行调查,以验证企业家所提交材料的准确性,并发掘可能遗漏的重要信息;在从各个方面了解投资项目的同时,根据所掌握的各种情报对投资项目的管理、产品、技术、市场、财务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作出投资决定。
寻求共同投资者:风险资本家一般都会寻求其他的投资者共同投资。这样既可以增大投资总额,又能够分散风险。此外,通过辛迪加还能分享其他风险资本家在相关领域的经验,互惠互利。
协商谈判投资条件: 一旦投、中小企业融资双方对项目的关键投资条件达成共识,作为牵头投资者的风险资本家就会起草一份"投资条款清单",向企业家作出初步投资承诺。
最终交易:只要事实清楚,一致同意交易条件和细节,双方就可以签定最终交易文件,投资生效。
二、风险资本家对投资项目的考察方式
风险资本家考察投资项目的方式一般包括:
1、阅读投资建议书。看项目是否符合风险投资家的企业特殊标准,并初步考察项目的管理、产品、市场与商业模型等内容。
2、与企业家交流。重点考察项目的管理因素。
3、查询有关人士与参观风险企业。从侧面了解企业的客观情况,侧重检验企业家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
4、技术、市场与竞争分析。主要凭借风险投资企业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对项目进行非正规的市场、技与竞争分析。 检查风险企业。主要考察企业以往的财务与法律事务。
三、风险资本的投入方式
风险资本家一般不会向风险企业一次性投入全部所需资金,而是根据具体情况,分阶段投入资金。每阶段都有一个阶段性目标,上一个目标的完成是下一阶段中小企业融资的前提。但是,每一个阶段的投入资金应当保证足够支撑企业完成该阶段的目标。这样做即有利于投资者减低风险,又可对企业家构成一定的压力和动力。
四、辛迪加在风险投资中的作用
投资项目一般都会组建辛迪加共同投资。这对风险资本家和企业家双方都有好处。首先,这样即能够为风险企业的后续阶段中小企业融资带来更多的后备资源,也可以带来更多的经验与商业联系以协助公司发展壮大。其次,对于企业家来说,由于风险资本的提供者分散了,其控制公司的余地也更大了;对于风险资本家来说,在放弃控股地位的同时,原来集中的风险也被分散了。
五、风险资本家与企业家的关系
在风险投资中,风险资本家与企业家实际上是在共同创业。从风险资本家与企业家达成初步投资协议时开始,双方就是一种合作关系,共同计划中小企业融资方案,寻找尚缺资金,以求最终实现投资;此后双方继续紧密合作,共同的目的只有一个--让企业顺利成长并促其最终成熟,使企业家圆其创业梦,风险资本家也得以撤除投资获得高额回报。随着投资过程的逐步进展,双方关系越来越紧密。
六、投中小企业融资双方的目标调整
风险投资作为一种动态的投资过程与创业过程,必须要能适应金融、商业环境的客观变化作出及时反应,适时调整自己的目标与对策。
【盘点融资过程八个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