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人真相1:“对内忽悠”3大典型症状

风险投资人真相1:“对内忽悠”3大典型症状  某风投原创笑话  在VC投资过热时  (投资者与创业者对投资条件的对话)  投 资者:很高兴见到你。  创业者:我听说V C会要求有清算优先权,你们呢?  投资者:放心,我不会让这样的事情 发生…

风险投资人真相1:“对内忽悠”3大典型症状

  某风投原创笑话

  在VC投资过热时

  (投资者与创业者对投资条件的对话)

  投 资者:很高兴见到你。

  创业者:我听说V C会要求有清算优先权,你们呢?

  投资者:放心,我不会让这样的事情 发生的!

  创业者:董事会里有争论时,你会全力支持我吗?

  投资者:当然了!这是底线!

  创 业者:你会要求加入对赌条款吗?

  投资者:不可能,谁告诉你的?

  创业者:超额完成财务目标,有增发股票吗?

  投 资者:这还用说吗?这是VC行业的普遍标准!

  创业者:如果我一个季度没达到目标,你会把我炒掉吗?

  投资者: 不会!你怎么会有这种念头?

  创业者:公司将来的后续融资,你们会继续参加吗?

  投资者:是的,这是我们的一贯 故法!

  创业者:资金不一步到位,而是根据里程碑分期向公司注资吗?

  投资者:不,看情况吧!

  创 业者:管理层的期权,会准时发放吗?

  投资者:一向如此!

  创业者:公司上市后,你们会甩了创业者,尽快全部退 出吗?

  投资者:怎么可能?

  创业者:如果公司经营出了问题,你们会跳进来帮忙吗?

  投资 者:毫无疑问,创投行业一向是这么干的!

  创业者:你不会是在骗我吧?

  ……但在VC寒冬下

  (请试着从下往上读)

  投资中期“忽悠”典型症状

  核心词:“对赌”“业绩”

  创业者:融资挪作他用,买房买车 转移企业利润

  投资者:对赌催熟企业 手持协议虎视

  2009年底PPG彻底关门,资产用于偿还拖欠的广告费。其创始人李亮此前“盈利、不缺钱”的说法似乎还言犹在耳,但其本人却就此人间蒸发。而对于李亮常常开着劳斯莱斯、法拉利去见客户,还花4500万买了豪华私人游艇的事,尽管李辩称“自己本来就有钱”,外界却很难相信这些与投资人的钱毫无瓜葛。

  拿风投的钱来改善生活,这不排除是一部分创业者在“忽悠”之时就抱有的初衷,但相信还有一部分创业者融资的目的还是想做一番事业,但在做企业的过程中,会有一部分企业家最终放弃理想去谋取个人私利。

  尽管有投资界人士主张不要把“对赌”妖魔化,但如果说投资人和创业者之间有蜜月期的话,他们关系冷却可能有多种原因,比如这个笑话中提到的,包括承诺投资额和实际投资额的差距、管理层期权问题,其中“对赌协议”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

  同夫妻间财产瓜葛一样,对赌协议能证明一方并没有实现承诺,以另一方也获得其部分财产作为结局。投资人可以说对赌协议是炼金石,来证明创业家此前勾勒的企业远景有没有水分,但企业家则说对赌是催熟剂,是鞭子,让企业累得团团转的同时很难去顾忌企业长远发展的节奏--这的确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但不得不承认的一个现实就是,当不少创业者发现情况并不像自己签约时那样乐观、自己即将“赌输”之时,辛苦了这么长时间,股权还要被风投“倒扣”一部分,他们就可能创造性地采用种种做法,比如转移企业利润等等———这也使得中国式的投资故事有着更加纠缠复杂的情节。

  “风投干的活也不难,投资前靠LP,之后有协议就能靠企业家了。”一些创业者难免如是抱怨。平心而论,风投与企业家的资本协议有法律效力,其实不能算“忽悠”,但对于创业者来说,风投对资本游戏规则的更娴熟的掌握与操控,使很多创业家还是有 “被涮”的感觉,特别是最终净身出户的创始人可能更有“杯具”感。

  还有一种令创业者不爽的情况,就是大部分风投都会对外承诺“投资后不干涉企业的运营管理”,但是创业者千万不要沦落到“以身试法”这一步,否则就像笑话中所述,在董事会上被换掉可能是“普遍现象”。

  投资成熟期“忽悠”典型症状

  核心词:“上市”

  创业者:隐瞒种种不利信息 企业财务报表造假

  投资者:鼓动上市或被收购

  2009年3月,新加坡上市的国内教育培训机构东方纪元发表声明称,在2008年业绩报告以及此前多年的财务报表中,具有虚报夸大财务数据的行为。当天,董事长王越安向董事会辞职。东方纪元向新加坡交易所申请暂停交易,财务丑闻案全面爆发。

  上市后曝光丑闻的这绝不是第一单。这使得不少投资界的同行都感同身受,不知道自己投资的.种子企业是不是还有类似“黑洞”或不利信息。

  不过说起上市,不少企业家也因被投资人逼着上市而一肚子委屈,“一举一动对手都清清楚楚,不就等于去裸奔吗?”网易CEO丁磊曾这样告诫企业家“谨慎”对待上市问题。其实,随着近两年中国企业家的成熟,“要不要上市”、“是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需要风投”他们思考得越来越多。而从风投的角度来说,其最终目的还是上市或收购。

  因此创业者颇有感受地说,过早上市等于把一个中量级选手送到了重量级的拳击台上,很可能被打得鼻青脸肿甚至一不振, “但是有些时候风投忽悠你去较量,搞得你当时也会过高估计自己的实际水平。”

  在这一篇里,我们将详细并分阶段地描述风险投资人与创业者相互之间“对内忽悠”的“典型症状”。但是在所有这些背后我们要问一句,相互忽悠的世界“有多少信任可以重来?”

  投资前期“忽悠”典型症状

  核心词:Term Sheet

  创业者:卖“分歧终端机”

  手拿多份Term Sheet鼓动风投竞价

  刻意伪饰企业表现

  投资者:

  “没诚意”,给了Term Sheet不打算投

  “借用”创业者创意

  个别坏分子还 可能要求返点 

  《非诚勿扰》中葛优活生生把一台“分歧终端机”忽悠给了范伟,可以说是艺术的夸张,但不少创业者把诸多如“垂直分 众”、“山寨分众”或者“中国youtube”这样的企业在很稚嫩的时候就忽悠给了投资人,恐怕是不争的事实,也是风投最近就自己以往的大干快上反思得最 多的地方。

  风投表达初步想投资的意向,是从Term Sheet开始的。所谓TermSheet(投资条款清 单,termsheet ofequityinvestment)就是投资公司与创业企业就未来的投资交易所达成的原则性约定。

  “话说从前的从前,那时天还是蓝的,水还是绿的,VC没谈过五轮是不给Term Sheet的,给了T ermSheet是准备要投资的。”——— 这虽是VC间流传的玩笑,但还是可以证明,以往的Term Sheet还是有类似于录取通知书的“含金量”的,而不像现阶段通胀贬值得厉害。

  经历“就是想看、并不想投”的“非诚”类VC多了,很多创业者面对风险投资人的时候也留了一个心眼,甚至有企业“不见兔子不撒鹰”,不给 Term Sheet不给财务数据,因此Term Sheet在一定程度上就成了“信物”,但是“信物”满天飞本身就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另一方面,因为Term Sheet通常会设置排他性期限,在签订之后风投可以从容地做尽职调查,因此部分V C已把先给企业Term Sheet作为抢项 目的一种策略,但是Term Sheet也未必真是“兔子”———正如玩笑中所说,在TermSheet的背后实际投资诚意有多少,具体到各家风投,恐怕 就是一件悬殊很大的事情了。

  因此就有企业在签订了TermSheet之后,被风投拖上几个月最终没拿到钱而不了了之(最惨的是可能 在这期间还碰上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导致企业“贬值”),难怪有创业者恨恨地说,不道德的风投,与耽误女人青春的男人同样可恶。

  而学乖了之后的创业者也开始“多谈恋爱不结婚”,不着急签订Term Sheet,而是找风险投资人多要Term Sheet。在形势好的时候,经常有创业者手 里拿着五六份TermSheet让风投相互之间竞价,特别是如果这其中有知名V C的T ermSheet,那就相当具有“说服力”。一旦竞价,V C自 身也可能不冷静,你给10倍市盈率,我给15倍,最后20倍,还可能是高价买到的“品”,难怪曾有投资人在公开场合表示,“最不喜欢让V C竞价的企 业。”

  但如果说Term Sheet的问题都还是“游戏规则”之内的话,有一些做法就“纯属道德问题”了。除了一些情理之中的装积 极的做法,创业者最常见的是对自己公司的情况造假,比如媒体曾曝光的在海外上市的某新能源企业,“看似繁忙的油罐车行来驶去,却始终未见任何油品装卸,更 有员工自曝,‘那些车都是租来的。

  而风投方面最为不能容忍的可能就包括,极个别风投私下里找创业企业要求投资“返点”,因为风 投作为G P的收入是来自一定比例的管理费和一定比例的激励收入,“但是我投资了这家公司,我个人会有什么好处?”一些把个人利益放在这个链条上的 V C,就可能会个人要点公司的股份,或者直接要求一定比例的投资现金作为返点。

  还有一种情况,是风投“借用”(在创业者看来就是 “抄袭”)的作法——— 风投每天可能会收到相当多来自创业者的商业计划书,有部分风投可能会把有价值的创意移植到其他公司。风险投资人中还可能有一种创 业合伙人(EntrepreneurinResidence,EIR),他们有创业经验,同时参与评估项目,而创业者的想法,有可能就是触动他们下一次创 业的灵感。

【风险投资人真相1:“对内忽悠”3大典型症状】

关于作者:aifenlezhuancy

大学生创业-女性创业-创业故事--鹏子项目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