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创业不能成为就业的备选
上海市教委、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8日发出《关于做好2009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指出,上海将全面落实各项政策,大力扶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
上海市政府将“保就业”当作2009年十大实事之首,《通知》为此提供了必要的制度支撑。
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不时见诸报端,而综合大学生就业困境中的诸多因素,心态和姿态显然占据首位,这就需要他们展示出足够的“就业理性”。
理性就业之外,激情创业更加重要,毕竟,创业才是就业之源。但上海市政协的一项大型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1.7%的上海市民认为“通过自主创业成为企业家是一个理想的职业选择”,有26.0%的`人认为“我就是给别人打工的命”,有17.4%的人认为“我现在生活得很好,没有必要去奋斗”,有60.5%的人觉得“创业风险太大,我目前的状况不允许我去冒风险”。
大学生热衷于“抢饭碗”而不是“创饭碗”,症结在于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普遍较差,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大学创业教育能力的薄弱。很多大学注重就业指导,但大多仅限于指导 “就业”,而不是“创业”。
一个地区的活跃程度和创新能力是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而青年人充满激情的想象与不惧失败的勇气,正是编织本地未来希望的原材料和主动力。依据《通知》要求,创业培训、资金援助、政策扶持等不仅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更为他们打造了一个放飞梦想的平台。以此为依托,希望大学生们能够培养“就业理性”,注入“创业激情”,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事业,并带动就业难题的解决。
【为何创业不能成为就业的备选】